美文网首页读书娱乐圈
高管为什么要学《论语》

高管为什么要学《论语》

作者: e12644a39aa7 | 来源:发表于2018-11-21 08:16 被阅读11次

    相传,北宋开国功臣赵普的家中只有一部《论语》。

    宋太宗赵光义听闻此事,便好奇地问他:为何只读《论语》?赵普回答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这便是著名的“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也是《论语》的魅力所在。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在他去世后,整理记录的孔子生前与弟子们的对话和生活点滴,并不是孔子自己写作的,孔子自己也从不承认自己写作过什么东西,他讲究“述而不作”。

    可是有人说他创作了很多经典,包括《易经》《诗经》等都有创作,怎么还是述而不作呢?我的感觉是孔子的目的不在于总结而在于发现,任何理论和分析一旦成书就成为死的僵化的东西,而天下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实践和发展的,怎么能够用一种定式的思维去指导不断发展变化的实践呢?

    孔子的聪明就在于此,他大多数都是发现了问题,引导弟子以及我们读者去分析问题,但是他自己绝对不解决问题,所以我想这就是《论语》的魅力,很多分析看似没有结论,实际上却把指导性的意义留给了读者自己。

    我们这个时代,是工具主义占据绝对上风的年代,这当然有好的方面,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企业要效益,个人要收入,中国的人均GDP已经接近 1 万美元 1 年,资产超过 1000 万元人民币的个人超过 170 万,全国超高净值人士家庭总金融资产超过 170 万亿人民币。这些成就与我国企业的发展密不可分。

    因为我们国家高净值人士55%以上有自己的企业,20% 是某企业的金领也就是高级管理人员。我们的企业,创造了多少财富和价值!企业重视管理,管理学中工具主义理性就得到了最适合它发挥的土壤,因为这样最有效率。

    按照泰勒的科学管理说法,人的分工细致到了极致,每个人只从事最简单的自己最熟悉的环节,这样就能不断提高效率与产量,降低成本并且创造收益;此后马克斯·韦伯关于组织科层制的研究和福特汽车的巴纳德关于企业生产流水线的研究,把工具主义理性支配下的管理学上的结构功能主义发展到了极致。

    但是物极必反,以组织行为学、心理学为研究重点的行为学派开始了自己独立视角下的研究。

    他们对结构功能主义进行了反思:企业这一组织是人组成的,人是有七情六欲、有道德情感的,人不是机器,简单的结构功能主义和工具主义理性不能解决企业管理和现代社会的所有问题,我们需要有温度的社会,有伦理道德规范的社会,我们需要一个不是那么追求结果而看重过程的社会。

    西方的管理学派穷尽所有语言去分析、去辩驳,但是都不如孔子的一句“君子不器”来得言简意赅。人不是机器,不能简单地按照机器的方式去管理,不能只依靠简单的激励、考核、奖励、惩罚去管理;企业管理不仅是工具,更是哲学、艺术、人情和心灵。

    我大学和硕士阶段学习的是机械工程大方向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深知现代工程学在企业中的发展历程;企业严密的分工合作,非常适合机械主义理性的管理。

    研究生时我的兴趣进一步扩展,学习了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我现在都记得第一次学习组织理论、接触管理科学时,当时任教的老师曾经讲过一句话:清华大学是理工科学校,机械主义理性还是很盛行的,经常能看到女生骑车带着男生。

    我不想讨论谁该带谁,但是我觉得一个社会在男女分工、家庭和工作结合方面要有这个社会基本的价值判断,这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学者们也要在《论语》里讨论的主流话题。

    在“君子不器”这四个字的影响下,我转而攻读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我平时就十分喜好读《论语》这一类的经典,在日积月累下,我关于《论语》和企业管理点点滴滴的思索就汇集了起来。

    这本《论语中的企业管理之道》学术分析并不算多,只是我自己对《论语》和企业管理的思索。人们关心的企业人力资源、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研究创新等西方的企业管理理论,从技术到实践确实有系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这后学小辈不敢说有什么一家之言,只愿意把自己的感想和大家分享,与大家一同在我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中寻找影响现代社会的力量。

    孔子,在我心目中一直是温良恭俭让的老先生,《论语》这本书也是孔子和弟子讨论的过程而没有什么结论。我感谢孔子治学的精神,也感激《论语》成书的原则,既然《论语》是讨论而不是定论,就可以抛出我的砖,换取各位贤达的玉。

    我们读《论语》,读到的都是辩证的思索,都是正反两方面的对比,没有任何具体操作上的建议,更没有统计基础上的绝对概率性指引。所以我们不妨说,《论语》是确定价值观,而非简单的方法论。

    那么,《论语》确立的哪些价值观对企业有指导意义呢?

    首先,确立正确的义利观,不同的利益如何取舍,在义利之间如何权衡。儒家思想中的“义”的责任感,告诉企业不仅仅要赚钱,还要有责任有担当。

    对于如何在古代的经济生活中处理富贵与“义”的关系的问题,《论语》提出的做法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等。

    在经济与伦理关系方面,《论语》强调相互之间的紧密联系,主张义利并举。

    《论语》强调经济生活的道德原则,注重不同利益的取舍,强调精神价值重于物质价值、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各种利益关系的协调方面,《论语》强调“义者,宜也”,要求人们要把握好利益权衡的度。

    其次,建立利益平衡的价值基础。儒家伦理的核心是“仁”,这是一种互相尊重的基本伦理,它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各种利益关系都以“仁”为基础,是儒学建立起的一种平衡机制,在利益与道德的关系方面,儒学选择以仁义来诠释。

    再次,确立道德的制约力量。《论语》所讲的“礼”,本是指一种伦理规范,它具有等级特征。

    在儒学的引导下,“礼”的观念逐渐融入百姓的生活,成为一种制约人们言行举止的力量,体现在百姓的习惯、风俗中。很多企业也继承了“礼”的伦理规范,主要体现在经营过程中的“礼貌待客、优质服务”等方面。儒家主张的诚信原则,就是现代商业活动的信用、公平、兑现。

    结合起来看,今天企业学习《论语》,更多的是学习其中的德行。企业的经营原则要坚持合理的义利观、责任观、诚信观、仁爱观,才能实现基业长青。

    作者:胡乃军,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博士后,中国科学院大学讲师,《银色经济与金融研究》副主编,个人研究方向是管理学、公共财政、社会政策、养老金融,兴趣是历史、文化。

    本文为独家内容,摘自图书《论语中的企业管理之道》,标题为编者所加,汇智博达出品,转载请私信联系我们取得授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管为什么要学《论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lcq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