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反过来看,如果一件事不可被量化,也即意味着,我们从这件事中,得不到反馈,进而,也就很难有继续下去的动力了。
我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你一年能看那么多本书,而我就是看不进去呢?”
也许,看不进去书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在我看来,没有反馈,应该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看不进去书的小伙伴可能会说,“总感觉,看了也没什么用。”
“没有什么用”,即是没有反馈,也当然难有动力继续读下去。然而,我却想说,“他们口中所谓的‘没用’,实则是说,短期看来没用,或是不能立即在他们身上起到作用。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短期看来没用的东西,长期看来,不见得就没用。反之亦然。”
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高中学习英语那会,我明明感觉自己已经背了海量的单词,也理解了足够多的语法,可一旦上手做题,尤其是阅读理解,依然错的一塌糊涂。
我想,由于没有反馈,进而引起的失望,甚至是放弃,大抵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吧。
我们常常说,“成功只是一瞬间,成长却常需要很久很久。”于是,与成长相比,成功真的是弱爆了。因为,不可能因为你成功了,就放弃成长。又,成功常常是可以衡量的,而相比成功更为重要的成长来说,该如何衡量呢?
我的答案是,就看你究竟习得了多少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又,更新、替换和升级了多少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
似乎,当我从某本书中看到这一认知后,就有种说不出的轻松感,放空感,以及解脱感。我想我再也不会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成长的浑浑噩噩,成长的稀里糊涂了。我想我隔些天,就会仔细审视一下我的操作系统,如果我理解了新的概念,那就相当于升级了我的操作系统,或是也可以称为打补丁。
即是说,我成长了。
更为重要的是,当我习得了一个新的概念后,我会通过此概念,来指引我的行动,而行动构成了我的生活。
又因为,我的成长可以量化,我亦尝到了成长的甜头,而这会促使着我继续去习得更多新的概念。所谓的正向循环,大抵如此吧。
近两三年以来,自觉对我影响最大的便是“长期主义”的概念了。
有这样一个关于“长期主义”的类比,“长期主义就像是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下,人们身处的是同样的世界,表面看上去,镜子里的人和镜子外的人几乎一模一样,但是,在镜子外,那些拥有长期观念的人所思所想所做,却都与在镜子里,那些拥有短期观念的人完全相反。”
自从,我的脑海中多了这一必要且重要的概念后,每次在做任何事情之前,我都会问自己,“这事值得长期做吗?”经过一番思考后,若答案是肯定的,我便会着手进行,反之,我则会与此事划清界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