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8年到现在,这两年我一直保持每天高阅读量,真的发现自己知识面少的可怜,以前觉得自己很厉害,又有设计能力,会画图,会策划,懂工艺,能带队施工,还能做造价,也能陪客户喝酒,还能伺候酒局照顾各位“领导”,这样的我是很吃香的,理论上应该是升职加薪,走向人生巅峰才对,可结果偏偏不是,结果是:我出局。
现在很多励志学家说:熬住了出众,熬不住出局。我真的是去熬住了呀,我甚至都把自己打造成了能工巧匠、公司能手,怎么结果还是我出局呢?这句话或者说这个道理怎么在我身上没应验呢?我很费解,也不理解,直到今天我看到了《稀缺》这本书我才明白其中的奥秘。
这本书中所说:稀缺让人与人之间拉开巨大的差异。是怎么拉开的呢?是关于他们的基本需求,从而做出的选择,大家庭过一句话:选择大于努力。事实上这个理论是要放在每个人的现实情况上才能论断是否正确,同时把其放在人做目标选择上也是如此,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的五层需求: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需求。当二个人分别选择了安全层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为不同追求目标的时候,会导致什么样的行为呢?这才是其中的“奥秘”。
安全层需求会着重选择当下“恰饭”的收益,或者说是能见到现钱保障的收益,用劳动力、时间、精力等等来获得,比如说设计师一直打工挣钱养家,注重的设计生存的安全保障性;选择自我实现为不同追求目标的会着重选择更高目标、更长远的利益,同时关注点、社交层次都随之改变,这是从上至下的影响,就是我们所说的格局不同,“格局决定人生”与“细节决定成败”就在这些方面体现,没有对错,只有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才能合适。所以我们理解那些为生计在工地搬砖的劳力;也理解在家带娃的父母码字写作;也理解高层办公室里总裁为公司战略而狠心调动资源和人性去奋斗;也能理解领导们为顾全大局统一行业标准,动用资源去调动积极生产;也能理解一个企业老板为了公司生计低三下四去求人、求项目、求贷款、求员工......这一切皆是因为追求层次的不同,当然还有其他人性的需求。
放到我的情况上来看,我如果想要跳出现在的境况,是要把自己的目标追求提升上来,同时卸掉身上、精神上的包袱,创造出一个有利支持我的环境及人,这样看来并不是因为钱而做成事,因为天时乃心境,敬为天人;地利乃内心的衡量标准,用于承接万物万事;人和乃行为,是因果的呈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