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刘俊芳)
陈大伟老师说,“同在”是一个客观事实,是一种彼此间的处境认同,是一种立场选择;“共行”是一种生活方式,是成长和进步、变革与发展的价值追求。
“同”是指需要同情与支持的立场和条件。陈教授说“同”有三方面含义:1.观课议课教师要有对授课教师的处境、立场的“同”,用理解和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授课教师。2.要有对专业发展以及更理想教学的追求的“同”。3.要有观察学生学习的“同”也就是以学生为观察对象,以改善和促进学生学习为目标的“同”。
“在”是指“身在”“心在”“思在”。“身在”是只观课一课的参与者,身体要在课堂上。“心在”是指要对课堂用心用情作为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要去感受、体悟。“思在”就是要动脑思考,要去观察,去研究。
“共”是指开放和理解的前行方式。“共”意味着爱,爱意味着走出自我,向对方开放和敞开,意味着愿意通过接受帮助和提供帮助共同前行。“共”的行进姿态是指我不认为自己已经走在你的前面,能够指点你,但我也没落在你的后面,仰望你,我们一起肩并肩前行。“共”意味着彼此在开放中对话,在对话中理解。“共”意味着观课议课的参与者既理解彼此的教学价值观、用意、处境、抉择和行动;也理解教和学之间的关系、发现经验、探索规律;同时还要理解教和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能性,在理解和发现中共创未来。
“行”是目的性的,是面向未来和动态行进的一方面。关科一科的参与者要变批评者为建设者,建设性的参与推动课堂变革。另一方面,教师发展优先行,追求所有参与者不断的,持续的专业进步。“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参与者先要关注和实现自身的发展,有了自身的发展作为基础,才能影响和带动同伴的发展。
“同在共行”意味着设身处地的理解对方对对方的处境立场和心情感同身受,“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观课议课的参与者先要放弃自己的表现欲,把舞台让出来,先让他人表达,激发、启发他人,让他人在自我发现中享受成功和快乐,从而让其赢得自尊和自信。
今天学习了陈大伟教授对观课议课的“同在共行”的阐释,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观课议课的内涵价值。这几年我听课相对较多,我也在听他人的课中慢慢成长起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逐渐收起来锋芒,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观察他人、观察课堂。哪怕她/他是一个刚入职的新手教师,她/他身上也一定会有值得我们学习和肯定的地方。
学会欣赏他人,并不是圆滑,而是成熟的表现。即便是提建议我们也要在诚恳的前提下,在能帮助他人成长的前提下,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地说,要分公开场合和私下两种不同的情况。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接受所有的建议,有的人可能会把建议当作是“意见”。
每一个人都希望被肯定、被认可、被确认,我也一样,所以感同身受。
站在讲授教师的立场来说,别人来听我的课,我特别希望听到能改进我的教学的建设性建议。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进步,才能提高,才能真正受益。所以不怕批评的声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