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程锐刚的《抵达优质教学的心灵物语》,里面他讲道备课绝不是一件轻松平常的事,它几乎是生命的核心内容,几乎是在用整个的生命去诠释每一篇课文,甚至每个字词。学习的历程应该跟着于生命本身,也因此,对老师和学生都一样,教育就会成为让每天都觉得新鲜与惊喜的事,如果每位老师都能真正享受自己所教的内容,并在学生身上激发相同的愉悦,他就掌握了生命教育系统的一个核心重点,这个真正享受,我想并不全是对愉悦美好事物的体验,他一定包含着对所教内容进行准备过程中的那些艰辛和困惑,以及那些生命因此凝滞而沉重的时刻。老师经历这些特别事件,恰恰是生命新鲜与惊喜的前提,所以必须享受的心态,去拥抱他们才是真正的享受,不然所谓的新鲜和惊喜只是些廉价的刺激。
一个文本对学生来说,或许只是知识是备考的点滴,再多一点是心灵的某种触动,但是对我也绝不止这些,一个文本对我而言,他首先是一个事件,我必须要在这个事件中严肃认真地过活,有时候一个事件会延续好几天,只因为这件事到了关键的时刻,很多时候,每一个文本的解读就是个传奇的讲述,即使它的情节完全可以称得上曲折,柳暗花明也要在脑中演绎。
正如潘欣和教授所说,从血色充沛的言语文字中摄取精髓,以自己的言语生命体验去感受另一个鲜活的言语创造。一旦文字不能以自身生命体验的面貌出现,对于作者对学生来说都是极为不尊重的。所以老师对文本的诠释是带着整个生命而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