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来,不急
——回眸周四“百家讲坛”
文|张爱敏

又一次“百家讲坛”圆满地落下帷幕。浏览小伙伴们发来的感言,欣喜感、成就感、幸福感溢于言表,深感欣慰。忽然对成长共同体有了新的认知,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就应该如此,不仅仅是盯着教育经典著作的研读,聚焦于一门学科、一次教研、一个问题学生,亦或是某个课题,当我们放下一切,放空大脑,聚焦于当下,往往会有新的灵感、新的感悟、新的收获。
扪心自问,成长共同体应该聚焦什么?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我们的工作室应该立足什么?当下,乡村学校处境的艰难,每一位教师所遭受的裹挟之重,不处在一线,很难体会得到。所以,修心,修一颗坚韧而有阳光的心态,至关重要。每周四上午,短短45分钟,老师们能聚在工作室,能暂时放空心绪,活在当下,我就心满意足了。

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成长是需要内驱力的。只要想成长,全世界都会为之让路。我们不想折腾,只想安安静静地做一些有意义的探求,不需要道德绑架,也不需要一本正经,而是聚焦于大教育、心教育、融教育,就像小伙伴从一次小小的手工课悟出来的道理:
——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团结合作!
——女人必须要学会爱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让自己天天充满活力!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是不简单,毕竟唯手熟尔。
——怪不得我上课的时候总有学生一个问题问好几遍。
——我找到了增进亲子关系、丰富亲子活动的好方法。
——为什么非要追求完美呢?当下快乐才最重要!
——无论是做手工、骑行还是写作,其实都是为了给心灵找寻一片宁静之地。心安处即是吾乡!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很多事情总要尝试了才知道其中的原理。
……这不就是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吗?

那么回到教育,回到课堂,携着好心情,揣着觉察心,感同身受地走进教室,走近学生,一周抽出一节课,不讲教材,不看课本,不写作业,换一种方式相处,换一种方式学习,换一种方式成长,又何尝不可呢?
教育学就是关系学。好的关系,好的教育。善于觉察,善于反思,善于体悟,每一天太阳都是新的,每一天成长总是在悄然发生的。
慢慢来,不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