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的开始,作者开始就说了,人天生就想关闭系统2。
说说什么叫系统1和系统2,这是《思考,快与慢》这本书的主旨,每次重复提不算耽误时间。
系统1是不需要思考,瞬间在脑海中就出现答案的那种状态。就像此时此刻看文章的你,经过小时候长期的学习,感觉就像一个人在脑海中在读文章,只需要理解文章的含义,不需要查字典来确认文章中每个字怎么念,是什么意思。
系统2是面对陌生问题,不知道答案的思考过程。就像让你心算17×24,大部分读者心算一分钟之后就放弃了,何苦难为自己。
别离开,求你了,告诉你答案,408,只是为了让你体验系统2的状态是什么,因为把一种状态说清楚很难,感到语言的无力感。
系统2有一个特点,一旦启动,就必须停下其他的事,走路过程中,旁边的人突然问你17×24的答案,你就要停下来想一下答案。读文章的时候,不知道哪个字是什么意思,就不得不停下阅读查字典。
所以很多人想问题想的头昏脑涨的时候,出去散散步,而且是快走,就是为了让系统2停下来。因为快走增加了撞上东西或者摔倒的可能,负责思考者生命安全的系统1,会让系统2强行停止。
久而久之,发现刻意强行关闭系统2之后,会感受非常美妙。冥想让人感到身心愉悦,核心的原理就是如此。长时间沉浸在这种系统2强制关闭的状态,被称为“心流”。
但这里有个什么是源头什么是结果的问题。
在篮球比赛终场的前一刻,一个远投伴随着终场的哨声进入篮筐,三分的成绩让比赛结果逆转,观众对这个奇妙的时刻,发出雷鸣一样的欢呼!
因为投篮发生在比赛被要求结束的前一两秒钟,运动员被迫停止思考,进入了完全的心流状态。从投出球的瞬间,就有了能投中感觉,之后球在空中似乎滑行了一万年,用一个完美的角度滚落篮筐。
这种心流状态的感觉非常美妙,享受过的人还想再次享受。但如果盲目追求心流时刻,忽视这种随手命中的状态,是之前一次次系统2全开的不断续联,将投中篮筐的动作变成系统1。那么当进入心流状态时,只能享受系统2被关闭的愉悦,投篮的结果却惨不忍睹。
所以沉浸在心流状态中并不能解决问题,人们能做的,就是不断的改造系统2取得的研究成果,经过过不断的重复,简单的说,就是练习。
练习也需要系统2提供动力,为参与练习的人提供一个不断练习的理由,例如幻想取得惊人成就,为人们歌颂崇拜……。所以很多人半途而废,因为系统2消耗的能量,超过了通过练习得到的收益。比较傻的人更能坚持,可能就是他在练习时,系统2的消耗比较少,例如郭靖郭大侠。
而且系统2贪吃还挑嘴,只能吃最直接的能量——葡萄糖,葡萄糖是一种血液能够直接吸收的糖,甚至可以直接注射进血液转化为能量。因为最早是在泡葡萄干的水中发现的,因此有了这个名字。
我们吃的食物里的能量,最后都会转化为葡萄糖被身体吸收,吃葡萄糖最多的就是系统2,占人体需要的五分之一。但不建议用葡萄糖代替食物,因为食物中有很多其他我们身体必须的物质。
当能量不够时,系统2会越来越不能维持运转,所以我们想问题的时候,只能在吃饱之后,身体已经把食物中的能量都转化为葡萄糖的时候。饿的时候肯定不成,刚吃饱也不成,因为消化食物也需要能量。
所以,废寝忘食要不得,需要废寝忘食的都是需要消耗能量的工作,你以为你努力,其实系统2在消极怠工,甚至偷工减料。计算出的结果错误百出。
之后作者神跑题,严重怀疑作者是在系统1的状态下写的这一章,甚至启动了心流状态。因为心流状态能把系统2认为没有关联的内容,强制联系在一起。我们在睡梦中或者冥想的时候,都会关闭系统2,所以系统2想不明白的时候,人们索性把它关掉求助系统1。
于是,作者又把话题转到了延迟满足。就是那个著名的实验,你是现在从桌子上拿一块饼干,还是15分钟后离开实验室领两块。调用的是系统2的抽象想象力,我们忍受枯燥的练习,或者投资股票债券,依靠的都是系统2不断的为一个虚幻的目标打气加油。
而且,根据科学研究,富人的孩子,大脑中负责系统2的部分更发达。因为富人家更有条件实现一个虚幻的长期目标,例如忍受15分钟,饼干多一倍。而且损失也能程度。股市的一次失败投资,并不伤筋动骨,反而成为学习的动力,这部分的大脑,也更发达。
自我鸡血一句,头脑越用越发达。
但今天,因为一个全部由系统2构成的大脑出现了——人工智能。这个点,在作者2011年写作的时候还没有提到,算是我阅读到此刻自己的反思。
最可怕的是,人工智能对使用系统2完全没有抵触情绪,因为它只有系统2。从人工智能出现的开始,就是代替头脑中系统2要做的工作。
那我们的工作呢?一些标准系统2的任务,例如计算17乘以24,算是大部分电脑的入门级能力。我们要做的,是服务好其他人的系统1,或者明确什么样的任务属于系统2,把属于系统2的任务交给人工智能处理。
但写这篇文章时,故意无视甚至叛逆平台提供的机器推荐模式,原谅我作为一个血肉之躯的小小调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