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写了很久的公众号《Hans在路上》,分享一路的新知感悟,期待你的关注。
这段时间经常发呆,有时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望着不远的楼宇看得入神。
自己的状态有点差,工作不算太专注,容易想其他事去了。
更文频率下来了,书也看得少了。
事情的话,多做一些好像也不会太好,少做一点好像也不会太差。
这个状态持续了有一阵子,直觉有点“倦怠期”了。
这个时期的人,就是缺乏斗志,有点找不到激情。
晚上睡觉前,我经常都会翻开《背包十年》,跟随文字寻找勇气和激情。
说走就走的旅行,说干就干的勇气,追寻的路上充满希望,这份能量不就是我们需要的?
思绪飘远了,想到以前有些事要做还没做,心中难免有点遗憾。
出现的机会没有及时抓住,你会错过很多精彩。
我始终认为无论在什么企业、能力有多拔尖,只要你还是靠企业吃饭的,你就得交出大部分的选择权。
在企业工作,你虽然积累了经验和得到了一把钞票,但你也付出了青春和得到年渐衰老的身体。
经验是容易过时的,总有一天当你精力和身体跟不上时,就是你说再见的时候。
很残酷,但这也是现实。
这是太多数人的选择(与其说选择,不如说没得选),不算太坏,但它也是一个逐渐让你淘汰的选择。
最近看职场求职的节目有点多,看到很多中年男人找工作的尴尬。
不谋一时,何谋一世。不想长远些,这都是迟早的事儿。
虽然你每天兢兢业业、努力工作,但你强化的是企业的系统,见证的是别人的成功。
我认为,每个人都要有这样的觉悟。
30岁之前要更多想安生,30岁之后要更多想立业,而且前面的积累要为后面做铺垫。
不同年龄段,追求的东西是不同的。
刚出来社会那会,只需要有份工作,让你在这个城市落脚你就满足了。
慢慢地,随着工作、阅历、年龄渐长,你开始追求更多。
你要有更好的物质生活,你还要别人尊重,你还要名声和地位。
所以,人到了一定年纪,如果你不想让自己太尴尬的话,立业就显得特别重要。
你可以做垂直领域,小众市场,没关系。
关键在于这个做起来的东西是不是属于自己,这很重要,这能让人有安全感。
俗话说,流水的和尚,铁打的寺庙。
企业不是你的家,不要认为员工可以永远呆在一家企业里。
人是会变老的,能力是会下降的,精力是会不够用的,市场需要也是会变化的···
种种原因,未雨绸缪,提前规划才是出路。
随着年纪的增长,你的生存模式也应该要随之改变。
年轻时可以靠出卖脑力、体力来换取金钱;年长时就要靠经验、人脉、资源来换取金钱。
在这个过程中,最好要有自己安生立命的根本,也就是自己的赚钱系统。
比如说,有些人年轻时赚了钱就去买房子,买了十几套房子,那么以后就可以靠收租过上比较自由的生活,不需要为生计奔波。
再比如说,奋斗的年纪,努力打拼事业,拥有自己一家盈利良好的公司,那么以后也可以靠运作这家公司,让自己过上财务自由的生活。
这些系统,就是自己生存的底气。
你不再需要依靠外部的选择而生存,你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度和选择权。
所有的看似毫不费力,背后都是用尽全力。
希望未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看似毫不费力,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