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香江异客 来源:微信公众号 军旗猎猎
近日,网上一篇报道引起笔者关注:东部战区陆军政委廖可铎中将会见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裴金佳,主要目的是向市委领导推荐7名师职转业干部。可以说,这既是落实上级关于“做好军转安置工作,关系国防和军队改革,关系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要千方百计做好计划分配军转干部安置工作”的实际举措,也是该部党委关心部属、关爱干部的一项暖心工程。
报道一经发出,在军内引来一片赞誉之声,廖可铎也被官兵亲切地称为“暖心将军”。
如果说廖政委向地方政府大力推荐转业干部是深得军心之举,那后面的延伸报道更是在广大官兵中引发共鸣,让人忍不住为其点赞!
力转文风:59个字的公文被推广
报道称,东部战区陆军成立之初,司令员秦卫江、政委廖可铎率工作组行程3000多公里,辗转7地10多家单位调研。在某单位的军史馆,他们看到了1948年的一篇战时公文,全文含标点符号共59个字,很是感触,先后三次向部队官兵推荐学习。
这篇普通的战时公文,放到今天就是改文风的典范!
受此文的启发,两位将军着实在东部战区陆军转改文风,他们要求机关各部不轻易往部队下电报、转经验、要材料;工作组下部队调研听汇报不指定场地。
不知何时开始,“推材料”成了部队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虽被“讨伐”多次,但仍似打不死的“小强”,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存活着。工作汇报稿要推、领导讲话稿要推、总结材料要推、经验做法要推,甚至谈心发言、会议主持这些也要推。
哪个单位没有这样的画面:深夜,会议室,昏黄的灯光,一台投影仪,几个打着哈欠但眼睛瞪得溜圆的人,几桶泡面,几个烟缸,数不过来的烟屁股……
正所谓,“材料”虐我千百遍,我待“材料”如初恋。哪怕是一晚上不睡,熬得老眼昏花,如果能换来第二天上班后领导的一句肯定,顿时就会精神振奋、成就满满,觉得幸福如此简单,再熬一个通宵也值得。所以,大家虽然深恶痛绝却又乐此不疲,更似新婚之夜的痛并快乐。
不能否认“推材料”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既可以集思广益、汇聚智慧,又能交流思想、共同进步。“推”出来的材料思想性、方向性一般不会偏,文章工整度、文字精准度一般比较高,比如正式下发的报告、重要场合的汇报确实需要大家一起坐下来认真研究。
但“好钢要使在刃上”,如果什么样的稿子都要“推”,什么类型的文章都要写成“八股文”,因为一篇无关紧要的讲话稿而反复措词、通宵达旦、筋疲力尽,而没有心思和精力干其它实际的工作,就有些舍本逐末了。
在这方面,廖可铎将军的做法值得推广!
聚焦打赢:将菜地改成训练场
廖可铎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养猪种菜的传统,这是革命战争年代和新中国成立后物资匮乏时期,部队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的好做法,在当时无疑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目前‘皇粮’已经能满足官兵吃饱吃好,再大搞养猪种菜,甚至成为一项政绩、一个景观来抓,就本末倒置、南辕北辙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军人心思精力应当最大限度聚焦在备战打仗上。”
在《解放军报》的署名文章中,他写到:砍掉影响战斗力建设的冗余工作任务,砍掉华而不实、谋求出名挂号的形式主义,不以轰轰烈烈的大项活动数量评判单位成绩,不以宣传报道、银幕亮相频率衡量主官政绩……
他还批评以前部队的一些怪乱现象:有的部队对修建楼堂馆所、开展有偿服务等很上心,因此建筑师、设计师、财会师多了起来;还有一些官兵包括有的领导干部,茶余饭后的话题天南海北、无所不包,切磋打仗的事却不是很多……
然而,现实中有些干部恰恰相反,他们从来不谋打仗的事,自己不研究打仗的问题,也不管部队的训练水平提高了没有,而把全部心思和精力都放在了抓安全、抓管理、抓卫生、抓形象上。这些本也没错,但应该明白,抓好这些工作是为了更好地服从服务于战斗力建设,而不是影响战斗力建设,更不应该取代战斗力建设的中心位置。
比如,有的为迎接一次上级检查,做展板、挂条幅、大造声势、大张旗鼓,要求所有官兵停止训练,把雪堆拍成模型,把土堆抹上水泥,把板报做得像国画,把笔记抄的像字帖,背诵上级指示一字不差,厕所刷的不能有一点黄垢,树上不停地掉树叶就让战士不停地扫……
如此种种,官兵的精力都在干这些事上,哪还有心思抓训练?
廖可铎将军直点问题症结,值得我们深思!
情系官兵:不要感到休假像犯错
身为陆军战区首长,廖可铎不提倡官兵家里出了事不管不顾,反对把这样的干部当做典型来宣传。
他在东陆师职干部理论轮训班上专门要求:无论官兵,亲属病危去世、家属生小孩、子女参加中考高考、结婚等这些个人和家庭大事,没有极特殊情况都应该安排干部战士回去。官兵休假时,除非战争、重大军事行动,没有特殊情况不得随意召回。
在他看来,有本事的干部应该是“自己事业有成、家庭和睦、小孩聪明”。
与之相反,前段时间有这样一篇报道:新娘因新郎军务在身和堂妹拜堂,还说“作为军嫂很自豪”,至少我不信。当然,我说的是前半句我信,后半句我不信,这样的宣传不知道哪里来的,有何意义!
还有一篇报道(不想公布题目),这样说到:无论是“将受命之日,忘其家;张军宿野,忘其亲”,还是“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都清晰地折射出军人舍身报国、死而后已的家国情怀。无数事例证明,军人一旦被利益得失和儿女情长所羁绊,在国家大义和亲情眷恋面前何以挺身而出。
同样,我相信中国军人在国与家、公与私的问题上多数都能以大局为重,勇于舍小家、为大家,更能为军改牺牲奉献。但为何非要把国和家对立起来,有了亲情眷恋就没有了国家大义吗?爱自己的小家就不会爱国家了吗?离家近了,打赢就会远吗?哪有如此逻辑!
还有以前的一些报道,大力宣扬妻子生产没在身边,父亲去世没有回去,三番五次推迟婚期等等,我很钦佩他们,但用廖可铎将军的话说:不提倡官兵家里出了事不管不顾,反对把这样的干部当做典型来宣传。
受这些宣传的影响,一些官兵真的感觉休假像犯错误,家里有事也不敢说,生怕被领导说觉悟低!这些违背人性的报道,不知道对于提升战斗力有多大帮助?
廖可铎将军说出了基层官兵的心声,值得我们点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