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多文学作品中,记述当代农村精神版图的著作虽不多,但良作不少,而真正能将一户农家,一个村庄的岁月刻画的如此细腻的作品并不多,付秀莹的最新长篇小说《野望》必是其中一个。
当代作家付秀莹在采访中说到,“70后”一直被认为是“被遮蔽的一代”“夹缝中挣扎的一代”,前有大山,后有追兵,聚光灯都在那些人身上。但我们这代人的好处就是不断坚持。
![](https://img.haomeiwen.com/i19228264/6ea012524e44d460.jpg)
细想之下的确是如此。身处60年代的人是建设初期的功臣,而身处80年代的人是使经济飞速发展的一代,唯独70年代的人似乎早已被忘却了他们带给这个社会的贡献。唯一能确定的是他们在建设时期到发展时期所经历的一切,所展望的一切皆由其细腻的笔触挥洒在了文字当中,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
付秀莹的新作《野望》用翠台一家二十四节的岁时纪事,以及芳村父老日常间的千丝万缕,造就了一幅映照当代中国发展新格局与新气象的宏伟版图,折射着一个时代的沧桑巨变。全书以二十四节气为一个轮回,记述了这一年中新农村的格局和气象,用一个小家与集体的故事绘制一个全新的“芳村”版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19228264/4bcd2bb26932d916.jpg)
《野望》在故事的叙述上并未出现华丽的辞藻以及运用夸张的写实手法,完全运用了以小见大式的叙述绘制普通的市井俗辈之事,其文字语言浅显易懂,却又不似一般的写实小说那样毫无内涵。
作者以她的视角平铺直述一众小人物的普通生活,以独特的角度展现新时代、新乡村以及新风貌,让我们看到他们虽处于社会最底层,却依然富有顽强的生命力。就像作者在经过多番考察、采访所感:农村是一个熟人社会,像一棵大树,你不仅要看到叶子,还要看到埋得很深的根部——伦理、情感、道德观念、价值判断,然后通过你的语言去结构和表达。
![](https://img.haomeiwen.com/i19228264/5fc7fdf7423c0898.jpg)
可以说作者将对农村生活、人物的认知全部融入进了这部小说之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鲜活的、平凡的、勤劳的、善良的、质朴的农村小人物形象,她就是像所有当代农村妇女的一个缩影,用其形象且具体的人物特征带我们一共感受当代中国新乡村在发展中所发生的巨变。
当旧的磨难走开,新的挑战也将与一年的春之始相伴而来,当他们再次跨过了新的挑战,新的生活也将不再遥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