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的一则新闻,引起了编辑部的集体暴怒。
“看完想打人!”
大家纷纷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起因来自于《南方周末》的一篇报道。
北大女孩包丽,于10月9日服药自杀,如今“脑死亡”。
而家人通过她的聊天记录,发现她的自杀,很可能跟男友有关。
在她自杀前,男友牟林翰给她提过各种匪夷所思的要求,比如:
把他的微信昵称改为“主人”;
自称是狗;
为他怀孕,然后堕胎;
为他去做绝育手术;
拍裸照……
这一切,包丽竟然都没有反抗。
甚至还自称是“垃圾”,“毫无价值的女孩”,是“一切不好的源头”……
到底是什么,让这么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女孩变成这幅样子?
甚至最终连命都丢了。
竟然仅仅因为她不是处女。
牟林翰嫌弃包丽不是处女,又不肯分手,所以对她进行了一系列的精神折磨。
讲真,看到这我第一反应是:
都9012年了,居然还有人可以用“处女癌”这件事活活逼死人?!
我天真地以为,“女孩结婚前应该是处女”这种说法,只存在于偏远、贫苦、信息落后的地区。
深受其害的,应该也只有那些受教育程度不高、眼界很狭隘、心智不健全的人。
比如在德里黑公交案后,有些印度男人大言不惭:
“如果我的女儿姐妹有婚前性行为,我会非常肯定把她们拉到农舍里去,然后在全家族人面前把汽油浇在她们的身上,一把火烧了她们。” (我特么想先一把火烧了你!)
这种话从他们嘴里说出来已经很荒谬了。
但我怎么能想到,这次事件的两位主角,竟然都是北大高材生。
电影都不敢这么拍吧。
南方周末那篇文章里写,牟林翰爆发处女情结是因为朋友说的一句话:
“这(女孩的第一次)是一种象征性的风险,她说之后的性就会随便多了。”
这种论调的荒唐性,不亚于前段之间传得沸沸扬扬的“先父遗传”谣言。
(不知道“先父遗传”的自行百度,辟谣请移步果壳。)
退一万步讲,就算你有你的处女情结,我有我的精神洁癖,大家对于贞操问题观念不统一。
OK,完全可以好话好说,好聚好散。
但北大事件中的牟林翰是怎么做的呢?
他不肯分手。
因为他觉得自己吃了亏,找的不是一个“完整的女人”。
他要让女方对此忏悔,认识自己的错误,于是给她洗脑。
他先是给对方灌输思想:“女孩的第一次最美好,所有的第二次都没意义。”
然后指责对方不自重自爱。
甚至荒唐地逼问她和前男友的性爱细节。
等女方产生负罪感,再借机提出过分要求,让女方证明对他的爱。
最终他彻底毁了这个女人。
包丽从一个思想独立的高材生,变成了会为自己的过去后悔的小女人。
最终,她留下了一句:“我命由天不由我。”
然后再也没醒来。
任何给对方洗脑的行为,都是出于控制欲。
这种控制,真的太可怕了。
更可怕的是,有些人利用的不是经济、地位,而是爱。
北大事件中的牟林翰,就喜欢“以爱为名”,为自己的行为开脱。
他对包丽说,因为自己爱她、在乎她,所以才会在意她的过去。
他暗示包丽,要用尽一切力气,放下全部尊严,证明对他的爱。
这种爱是畸形的。
变态的施暴者认为:
因为我爱你,所以我要占有你、欺压你、纠缠你,甚至要你去死。
因为你爱我,所以你应该认可我、理解我、容忍我,甚至为了我去死。
让人痛心的是,那些被洗脑的受害者只会想:
爱本该是把人拉出绝境的希望,现在却成了令人窒息的泥沼。
就像包丽说的那样:“我现在想一想爱情,我都觉得不寒而栗。”
在《大小谎言》里,妮可·基德曼饰演的女主长期被丈夫家暴。
丈夫开始是在经济、地位、社交上全面控制她,不让她出去工作。
丈夫的话听起来那么温柔、那么体贴。
这种爱的假象,发生在家暴以外的所有时间里。
久而久之,女主开始认为“家暴”也是爱的一部分。
她甚至觉得:“我不是受害者,这只是我们独特的相处方式,所有的婚姻都很复杂。”
女主的困境,北大事件里包丽的困境,本质都不是什么社会观念的闭塞、对女性的歧视。
这就是人渣打着爱的幌子,一手造成的悲剧。
面对性别歧视,我们可以用更开放的观念去推翻。
面对家庭暴力,我们可以用更规范的公约去禁止。
冒昧的打扰,尚能礼貌回击;
恶劣的行为,还有法律武器。
但是面对一份让我深陷的、现在又愈发畸形的爱,我该怎么办?
我想这防不住,也止不住。
这靠呼吁、倡导,都解决不了。
爱本无罪,就是某些人的心坏了。我想等待着他们的,不是法律的制裁,就是道德的审判。
但我并不想告诉你什么“保持善良、相信爱情”,我只想说:
任何一个爱你的人,都不会打压、控制、肆意伤害你。
当然你也不该为了谁而放弃生活、追求、甚至生命。
任何一段需要让你放弃这些的爱情,都是危险的。
那不是爱,是伤害。
说到最后,如果你还是无法辨认眼前的一切,那就记住这句话:
这世间没什么东西,比生命,更值得你留恋。
#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