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做健康讲座时认识安宁妈妈的。在讲座中,安宁妈妈提出一个问题,"您刚才讲孩子的血色素低于11克/分升就是贫血,安宁很长时间了一直是在10克/分升左右,就差一点点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我看到的安宁和同龄孩子相比,从体格上差异确实不大,但脸色明显没有妈妈光鲜,眼睛里感觉缺少了一点点孩子特有的那种灵气。
由于在讲座现场,我没能和安宁妈妈交流更多细节内容,但他的话让我想到这是很多父母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除了和安宁妈妈类似的问题,还有父母会对我说:"孩子微量元素测评结果就在标准线上啊","我们身高、体重和标准差的并不多呀"。当我问是在标准范围的高值、中线还是底线呢?多数人会摇摇头说不太清楚了。
"如果孩子上学了,大家希望孩子的成绩是100分呢?,还是80分或者60分就行?"我这样问着安宁妈妈和其他父母。
"那还用说,当然希望孩子考100分了。"所有人都异口同声的说。
"但为什么对孩子的健康标准我们就可以满足于80分,甚至60分呢?要知道,孩子正处在人生成长最快速的时期,为什么不尽可能让孩子的血色素达到甚至高于11克/分升呢?因为正常的标准是11-16克/分升。长时间在标准值低限甚至连底线都达不到,就意味着孩子的成长会有隐患,意味着它的营养摄入可能会有隐性饥饿。
看到安宁妈妈和其他父母若有所思的表情,我继续说道:"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对孩子的健康应当选择怎样的标准。同时,父母要定期了解孩子的成长状况,膳食营养摄入状况,微量元素测评状况等。"
说到健康标准,我的脑海中马上就想到一个人,那是我的偶像,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教育促进研究中心顾问、中国保健协会食物营养安全专业委员会会长、卫生部健康教育首席专家孙树侠教授。他也是葆婴葆必康营养中心的专家团成员。老教授已经年近70岁,但鹤发童颜,皮肤细嫩,面色红润,气质优雅,精神矍铄,思维敏捷,除了在委员会坚持工作外,他经常为国家部委,军委的老干部们做健康讲座,还能精力充沛的周游世界。
她是如何保持健康的呢?一次,我带着好奇和疑问与她聊起这其中的奥秘。
原来孙教授除了重视日常均衡饮食外,几十年来还坚持补充维生素等营养。我发现国家营养学会建议每天摄入100毫克的维生素C,孙教授居然在建议量外每天多吃400毫克。"您这可不像话,给老百姓一个标准,自己却偷偷按另外一个标准吃。"我半开玩笑地说。
看到我疑惑的眼神,孙教授笑着说:"人活着有四个标准:活着的标准,活得好的标准,预防的标准,治疗的标准。按照活着的标准,现在人民可以什么都不用补,因为这比起解放前好多了。国家的营养素摄入建议标准是根据国情,针对最广大的人群基本健康给出的,如果长时间不能达到这个标准就会出现健康问题。而我毕竟年纪大了,平常吃的不多,吸收能力也下降了,通过饮食摄入的营养肯定会不充足,我希望活得更健康、更有品质,希望80岁时还能脚腿灵便,继续周游世界呢。"
孙教授告诉我,目前中国人均寿命是72.9岁,而人均健康寿命是62.35岁,中间相差的10年在做什么?很多人在这个时候被疾病缠身,下不了楼,出不了门,无法享受美好的生活。
孙教授的话让我想起在首都机场经常能看到那些上岁数的外国老人,他们仍能精神焕发的来中国旅游。
"如果人们能在更年轻的时候打下高品质的健康基础,其实七老八十的人照样可以周游世界呢!"我想这不就是孙教授的秘诀嘛。
我们主张通过日常饮食为身体健康摄入足够的营养,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绝对没有必要再额外补充。但实际情况呢?
我们需要大力普及健康营养知识,既不要盲目补充,更不能对摄入不足或不均衡掉以轻心。因为,我们和孩子20年后的健康并不取决于20年后的生活水平,而是取决于我们今天的意识和行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