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和晓 人物LIVE
三年前的一个四月天,
拿着《流浪地球》世界观架构说明书、
100年编年史、3000张概念图、
8000张分镜头脚本,
还有一本厚厚剧本的郭帆,
正在和中影大佬们做一场重要的汇报。
看完,一帮大老爷们眼眶里竟有了泪花,
郭帆终于等来了那句期盼已久的话:
“准备开始拍吧。”
时隔2年10个月后电影《流浪地球》走上院线,
做了25年的梦,归于圆满。
真正好的科幻是把最疯狂的幻想描述成新闻报道般的真实,这部电影做到了,说它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国产硬科幻,并不为过。
死亡废墟,烟波浩渺的末日想象.....恢弘大气。
乍一看,你以为来到了欧美科幻片里,
但地下城随处可见的中国生活气息:
“麻将”“大肚弥勒佛”“重庆火锅”,
地面的标志性建筑
上海奥运大厦,北京大裤衩,
无不在提示着我们,
这部科幻电影打上的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印。
《流浪地球》地下城场景
当55秒的长镜头,
从行驶的救援车一直拉到空间站,
当毁灭来袭,万物崩溃一触即发,
地面机械的轰鸣和
宇宙浩瀚的静默造成的强烈冲击.....
那画面的震撼和细腻,
使得许多人沉吟片刻之后,
蹦出俩字:牛逼。
《流浪地球》,这部被称为“史上最穷剧组”拍的电影,上映短短10天,电影的票房已经突破33亿人民币,科幻大片不再是美国人的专利,我们终于也能够用自己的视角凝视宇宙。
而那个将流浪的地球送上大荧幕的人,就是他了。
郭帆,自称中国非知名导演,在2019年春节之前,我们对他的认知还停留在《同桌的你》这样的青春片上。
如今,因为《流浪地球》他是彻底火了!
影帝徐峥发微博称他拍出了“里程碑式的电影,绝对是世界级的。”
好莱坞导演卡梅隆亲自发博祝贺“祝你在漫游地球的太空之旅中好运。”
人民日报副刊十分罕见地温情评论:“虽然这部电影还有可以完善的地方,但对中国观众而言,观看《流浪地球》远比看一部“完美无瑕”的外国炫酷大片更有意义。”
好莱坞导演卡梅隆微博支持《流浪地球》
这一切都是郭帆始料未及的,他坦诚地说:“最开始拍‘小破球’,我就没指望它赚钱,不亏就成。”
不然他也不会用一顿酒,“忽悠”吴京去演戏,嗯,不只不给片酬,还让人吴京给他的“小破球”投了6000万。
嗯,电影《流浪地球》被郭帆亲切地称作‘小破球’,足以见他对它的宠溺之情。
这个80后射手座大男孩,对于科幻片的喜爱由来已久了。
“未来,我想要当一名科幻片导演”
15岁那年,
卡梅隆的一部《终结者2》,
让少年郭帆燃起了自己的梦想:
他憧憬着有一天
自己也能拍出酷炫的科幻片。
詹姆斯卡梅隆拍摄《终结者2》
但高考那年,北影导演系专业在郭帆的家乡山东没有招生计划,懵懂少年最终报考了海南大学法律系。
入学后,他也曾想过未来要当一位法律专业人士,但关于拍科幻片的念头总是不安分地冒出来。
大二那年,他发觉电影才是自己的真爱,当初没选这个专业,但拍点小片总可以吧?
从那之后,你就可以看到校园里,一个理着寸头的青年,扛着从校电视台借来的机器,到处拍拍拍。
毕业之后,他北上去了帝都,想在北京的电影公司谋一份差事。
他拿得出手的只有一张法律专业文凭,外加两部短片,结果可想而知,当然是接连碰壁。理由嘛,“专业不对口。”
郭帆性子倔,学法律的他愣是住着租来的房子,靠着自学,在2009年跨专业考上北影的研究生,曾经的梦幻可以摸到了。
之后4年时间,他拍了两部院线电影,算是一成一败。
处女作《李献计历险记》带着点科幻的成分,只是,“当时不管技术上还是创作上都不够成熟,完成度很低。”
另一部青春片《同桌的你》上映后拿下4.7亿票房,让郭帆成了导演新锐,从票房上来看,算是扳回一城。
这次之后,
郭帆获得机会被电影局派去好莱坞访学,
2014年11月,
他去了素有“好莱坞霸主”之称的派拉蒙影业,
《教父》、《阿甘正传》、《钢铁侠》......
都是这公司拍的。
“你们看中国电影吗?”在访学的最后一天,郭帆问了美国人这么个问题。
得到否定回答之后,他在心里嘀咕:“那我拍一部中国科幻片出来,让你们看看。”
说起来,回中国后,拍青春片成为亿元俱乐部导演的郭帆,原本可以沿着老路子继续往下走,这样会轻松很多,毕竟那时上百个剧本任他挑。
但郭帆拧,之后的两年他一部戏没接,每天都在捣鼓着怎么拍科幻,他看很多科幻的书,关于天体物理,量子力学的。连经纪人都急了,却只换来一句:“别催了,我们再等等。”
2015年,刘慈欣凭借小说《三体》摘下雨果奖,这么好的故事,导演圈里却没人敢碰。
也是,毕竟鬼才导演宁浩都觉得“难”,最初《流浪地球》的版权就是宁浩的,他却迟迟没下手,因为觉得“拍不了”。
后来版权到了中影那儿,中影先后找过卡梅隆,阿方索,吕克·贝松,都吃了闭门羹,再去国内大导演那转了一圈,又被回绝,“中国人目前的水平拍不了好的科幻”。
无奈之下找到郭帆,对他说了句:“你先试着弄弄看。”
就这样一句轻描淡写的话,却足以让郭帆眼睛冒星子:等了20多年,机会终于来了!
“一年多的辛苦准备,却只是开了个头”
起初,没人相信郭帆能拍好这部电影,
包括中影,
所以也只是对他说试一下,
并没有拍板说立马就让他执导《流浪地球》。
管不了那么多了,
郭帆找来自己的北漂好友龚格尔,
两人组个团,
合伙垫了上百万块钱作为启动资金,
就这么开干了。
虽是资深科幻迷,但对于专业领域的事情还是门外汉,为了给这部电影的创作“破冰”,郭帆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中科院的学者、教授,来做智囊团。
《流浪地球》讲的是50多年后的事情,那个时候的世界是什么样得设定清楚,不然任思想像浮萍一样漫游,肯定根基不牢。
郭帆想了个“笨”办法:“那我们就把那个时候人类社会,大自然,技术情况都一一描述清楚,写个100年编年史!”
《流浪地球》编年史 部分
这样,让整部片子立住的世界观、未来时间线和根基就有了。
但只有编年史当然是不够的,电影是视觉艺术,为了让一切都影像化,郭帆他们做了3000张概念设计图。
“包括行星发动机、地下城、运载车等所有场景细节,分镜头画稿有8000多张。”
概念设计图
这些设定完成之后,郭帆他们一边和学术大咖们聊,一边窝在办公室琢磨原著,开始了剧本的改编。
郭帆抓取的《流浪地球》要表达的点,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人类把地球推离太阳系。
他将原著仅占4、5段篇幅的“通过木星引力加速到逃逸”相关内容,提炼出整个电影“木星引发末日危机”这个拯救地球的故事背景。
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在地球装上超大“发动机”,开启了太空漫游流浪之旅,接近木星的时候,因为强大的木星引力即将被捕获,地球上的人为保护家园而战。
为啥瞅上了木星?因为个大啊,木星是地球的1300多倍,地球在它面前,就是一个小球,两者放在一起时,视觉冲击力就很大了,这个是符合电影美学的。
人类家园和木星一比反差更大,当毁灭来袭,这种震撼感会更触动人心。
“要把这件事拍成电影,而不是科教片,一定得有人物和情感注入。”
因为,电影的魂是人。
为此影片设定了父子情作为情感主线,郭帆曾专门去做了两轮调研,最终决定加入父亲放弃癌症妻子的情节,这样一来,父子之间的隔膜有了合理的解释。
花费近一年的时间,龚格尔先按着初步的思路,写初版剧本,郭帆随后又找来一帮编剧,一起再往深处挖挖。
想了很久,遇到瓶颈,两人决定去趟美国,顺便把特效的事情搞定。
原本想和好莱坞著名特效公司“工业光魔”(ILM)谈合作,结果发现“实在太贵了,一个5到7秒的特效镜头开口就是20万美金。”
工业光魔是好莱坞特效鼻祖
不过,那次美国之行还是有收获的。当郭帆和美国人聊完《流浪地球》,发现对方特别兴奋,就随口问道:“你觉得我们这故事哪儿好啊?”
对方说:“你们太奇怪了,居然想着跑路都得带着地球跑。中国人真牛!”郭帆的第一反应是:“北京房子贵嘛,你可不得带着家跑嘛!”
仔细想下,在中国,房子就是家,里面有老婆,有孩子,童年回忆.....即使发生地震,人们也不愿弃家逃离,若不能带着家走,就在原地等死也愿意。
《流浪地球》里当太阳即将毁灭时,人们没有逃离地球,而是选择住进了地下城,带着地球流浪
对方还提到一点,“一万台发动机坏了一半,你们居然派150万人的救援队分散到5000个救援点上去抢修?这事儿我们连想都不会想。”
郭帆听到这个问题,想到的是:人多啊,我们没有超级英雄,没有各种侠,只有一个个普通人,在中国,‘集体主义办大事’是深耕在人们意识里的。
在中国,没有超级英雄,因为我们“人多力量大”
对于土地的特殊情感,以及集体主义,这,恰恰是外国人觉得无法理解,甚至觉得奇怪的,而让老外觉得奇怪的,不正是说明这点是中国特有的嘛。
这次碰撞让郭帆受到很大启发,他决定将这两点作为电影最重要的精神内核,重构剧本。
经过近半年的反复删改和酝酿,2016年4月,他们终于有底气拿着东西向中影的领导汇报,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描述的一幕。
“凭什么是你?凭什么相信你?”
但一年的努力和准备之后,
郭帆等来的仅仅是个开始,
更多的困难和挫折在后头等着他呢。
正式开拍了,他压根儿请不动大明星,
没名气,又没啥经验,
几乎所有人都质疑:“凭啥相信你能拍好?”
吴孟达接到邀约后看了看剧本,
第一反应是不太想出演:“
这不像是中国人写的剧本,
大概是好莱坞的一个烂片,
被我们买了来试一试。”
请不动大腕,还有个原因,预算才1亿人民币。
要知道好莱坞一部科幻片,动辄就是2.5-3亿美金,而且这种题材是很花钱的,拍不好就会血本无归。
郭帆最终决定,“那就尽可能省着花,把钱花在场景、道具、特效上,拍出一部真正的科幻片来。”
算了算,《流浪地球》拍下来,得要制作10000多件道具呢,而且都是全新制作,没有现成的可以买的那种,像是盔甲这种造价更是不菲,动辄几十万。
后来郭帆爆料,太空舱和宇航服,有部分就是问宁浩《疯狂的外星人》借的。
而千方百计省下的那部分钱,他都用到了刀刃上,一部分投进了租来的超大摄影棚里,足足10万平方米的实景空间。
想想就骇人,郭帆这回真是豁出命去了。
演员屈楚萧开始以为自己只需要在绿幕前演戏,进组后才发现“片场能实景的几乎都实景了,甚至还能看出有使用痕迹的质感。”
“电影一旦呈现,观众就会要求有一种真实的代入感,为此必须尽可能地实景拍摄。”郭帆说,“我就是要弄得跟真的一样,这样毁灭时才会真正让人心疼。”
还记得电影里的魔性口号吗?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代入感很强了。
影棚内的实景
另一部分省下的钱,他放在了特效制作上。
因为穷,请不起美国特效公司,付不起4万美金每秒的特效价格,2000个镜头的特效只有找相对便宜的国内公司做,但要多次修改,有个特效镜头曾被修改了249版,花费时间在十个小时以上。
那段时间,每天一醒,郭帆满脑子都是特效镜头。
然而,在保证影片质量的前提下,虽然郭帆想尽办法地省钱,1亿的预算根本不经花。
没法,郭帆像魔怔了一样,把全部身家900万投了进去,演员们自愿降低片酬,摄影指导自己掏几百万买设备......
就这样钱还是不够,太空站的戏开工的钱还没着落,又遭遇投资方中途撤资,这下处境更是艰难。
原本天空站这部分郭帆想请个知名演员来出演,带带流量,希望片酬能象征性地收点就好,但根本请不动人。
就在决定放弃的时候,郭帆想起了吴京,一部《战狼2》让吴京火得不行,但是因为早年拍功夫片的经历,加上他本身是导演,吴京也成为了中国最难请动的演员之一。
但是郭帆很幸运,当正直的射手座,遇上单纯仗义的白羊座吴京,一顿酒下肚之后,吴京便答应友情客串,只不过有条件:
“今天我帮了你,以后你遇到执着追求电影艺术的人,也记住要帮他。”
就这样,吴京进组了。就他开的玩笑话说的,“我是被郭帆导演骗来的,他上演了一招武林绝学:‘空手套战狼’。”
吴京幽默地叙述那段经历
原定只是来客串一下的,有片酬,结果,吴京发现自己客串着客串着,就客串了一个月,还从客串成了主演,看剧组太穷了,钱一花就没,一花就没,他就干脆没要钱,零片酬出演,还自掏6000万,从主演变成出品人。
被郭帆“忽悠”之后,不只没有半句责怪,反倒安慰郭帆:“没事儿,成了我们是英雄,输了我们是烈士,没毛病,我们就为了这件事我们拼一把。”
其实,以吴京现在的身份,又是导演,又是演员,还取得了全亚洲最高的票房,完全不用趟这个雷,毕竟,谁也说不准这会不会是个烂片。这点,让郭帆特别敬佩。
不止吴京付出了许多,
所有参与这部电影的演员,
个个都受了不少苦。
就说衣服吧。
盔甲有几十斤的,更重的有百来斤,
穿脱都是件难事,
演员穿好之后演着演着有时就跪地上了。
拍摄间隙完全无法正常休息,
只能趴着,尿急了上厕所更是麻烦,
只有穿成人尿不湿对付过去。
65岁的吴孟达拍摄的时候,
旁边救护车随时待命,
“拍了大半辈子的戏,从没受过这种苦。”
那段时间,郭帆也是备受煎熬,他一根接一根地抽“黄山”:
“三年里,我几乎每天都只睡三四个小时。睁眼醒了又有一堆事儿等着我,怎么办?全靠它排遣、撑着。”
幸好,在一份纯真的执念支撑下,这部电影从最开始他和龚格尔的两人组团,到最终7000人参与进来,郭帆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就像吴京说的:“未来,这7000人就是中国科幻电影的种子,有人拍总比没人拍强,其实,我们已经成功了。”
“电影拍成这样,我没有遗憾”
2019年2月,
《流浪地球》大年初一上映,
票房就一路攀升,
短短十天,就破了33亿。
当我们看到
1万台行星发动机
带动地球在宇宙开始流浪,
画面震撼到让人恍惚。
影片中有太多动人的细节,
当天南海北的地方话响起,
大裤衩和上海奥运中心出现,
再加上“海草舞”“串串”“麻将”......
每个中国人都心领神会,觉得亲切。
然而,当上一秒,我们还在嘟囔着:
“这么多年过去了,
我们的校服还是这么丑。”
下一秒就看到了家园冰封,崩塌,
当救援队经过上海时遇到地震,
随之陷落的,
除了世贸中心,还有我们每个人的心。
幸好,绝望之中还有曙光。
与好莱坞大片完全不同的是,
在这部真正属于中国人的电影里,
直面末日的,
不是超级英雄,而是一个个普通人。
他的身份或许是哥哥,
父亲,
或许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
甚至是互相看不顺眼冤家......
但面对灾难时,
他们做出的选择和牺牲,
让他们成为真正的英雄,
这种精神内核让每个中国人
都得到深深的共鸣。
从来没有一部电影,能让整个剧组的人都如此充满热血。
郭帆说:电影拍成这样,我没有遗憾。
郁刚说:拍了这个电影,我能吹一辈子牛逼。
吴孟达说:有生之年能演这部电影,值了。
圈内演员徐峥说它是世界级的科幻片,郭帆曾经的偶像卡梅隆也亲自发来祝贺。
上映短短十几天,大家一边调侃着郭帆“空手套战狼”,一边笑说着吴京被“坑”成了锦鲤。更多的是对影片的感慨:“这一次,终于轮到我们仰望星空。”
豆瓣评论
15岁,看完卡梅隆的郭帆,在心里埋下拍科幻片的种子;20岁,念着法律系的郭帆,在大学校园拍文艺片;30岁,他拍出处女作电影;33岁,他拍了第一部亿元票房影片;39岁,他拍出了中国首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片。
曾经,没人相信郭帆,这个青年导演最单纯的希望是《流浪地球》能够“活下来”,如今,他收获的不仅仅是33亿票房,中国科幻电影的可能性都因为他,将会变得不一样。
人生如梦,不如放手一搏,谁知道你最后会不会成功呢,只管去拼,无论成败。或许有一天,你也会像郭帆那样,仰望星辰时,底气十足地说一句:“小破球,要学会抬头。”
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电影《流浪地球》预告片及海报
郭帆导演微博@FrantGwo郭帆
其他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部分参考资料:
1905电影网关于宁浩的专访
人民日报专访《流浪地球》导演郭帆、原著刘慈欣
中国新闻周刊:《流浪地球》是怎么诞生的
人民法院报:《流浪地球》导演郭帆:不喜欢学法律就去拍电影吧
人民交通出版社:《流浪地球电影制作手记》
王雅莉:揭秘《流浪地球》经历过的三个“死亡”时刻
每日人物:《流浪地球》导演郭帆:中国人别再看宫斗剧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