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和孩子去图书馆借书,没想到馆内坐满了聚精会神的读书人,其中大部分是带着孩子一起来的家长。
借阅中,惊喜地找到了《纪伯伦散文集》,当看到书中有关于教育和孩子的文章,我惊诧于文字中咏叹调的散文抒情,更折服于文字中对教育和对孩子的独特观点和理性思考。
纪伯伦是黎巴嫩作家、诗人、画家,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纪伯伦和鲁迅、泰戈尔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
纪伯伦的文学作品受尼采思想的影响,蕴含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仅能感悟理性思考的严肃和冷峻,又能感受到诗化的抒情。其散文被称为“诗话的哲学,散文的圣经”。
纪伯伦在《先知》中对孩子和教育的观点,用散文清新婉丽的语言,抒发生活中的哲理箴言。
1.孩子
“孩子其实并不是你们的孩子。 孩子虽亲生,却不是父母的附属物,不是父母自私的占有,孩子是独立的存在,孩子只属于他们自己。”
作为父母的我们,除了给予孩子爱,照顾其生活和庇护他们的身体外,不能左右其思想的深浅和灵魂的形成,更不能代替其梦想的实现。努力造就他们,是尽父母的本分,而改造自己的仍是孩子自身的行为使然,而不是给予生命的父母。
孩子具备人格独立性和自由意志,他们有规划自己人生和实现梦想的自由意志。正如纪伯伦所指出的:父母只是孩子“无限之旅”弦上的“稳健的弓”,孩子则是“从弦上向前射出的生命之箭”。
2.教育
“教师,传授的不是他的智慧,而是他的信念和爱。倘若他真的睿智,就不会令你们进入他智慧的殿堂,而是指引你们跨越自己思想的门槛。”
唐代散文大家韩愈《师说》中“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者,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
老师所传之道,不仅仅有智慧,还有精神,还有执着的信念和爱,同时还涵盖一种给予学生发挥潜能的机会,解放学生的思想,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石,这样的老师才是真正解惑的智者。
老师可以畅谈他对人生的理解,但无法给予孩子他的觉悟。最终引导孩子教育的,仍是来自孩子自身的领悟和对人生的体验。
教育能让人触摸到超越自己的历练和智慧,但人的精神却要在突破自我中才能迈出创造的步伐。而完整的人格需要孩子在莽莽苍原间找寻独自屹立的根基,建立健全的人格,拥有独到的洞察力。
在知识世界里,教给孩子以单独的个体思考, 让生命的内涵获得提升,完成对生命意义的最终探寻。
纪伯伦对孩子和教育的独特见解,对当今为人父母的我们,具有深远的启发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