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买标债估计大部分都需要双录。
双录的目的,就是让投资人进一步地认知产品的风险,让自己知道产品是不保本保息的,有亏本金的风险,而且视频认证是投资人本人自己的意愿买的,也知晓风险。
第一次做双录的,有些机构的双录要简单些,就展示个身份证正反面,然后再回答一些很简单的问题,这类通不过的主要原因就是展示身份证正反面时不清晰。
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在双录展示资料正反面时,尽量多停留几秒钟,至少在5秒以上,不要晃动镜头,然后录制的清晰度能高点;另一个就是尽量把美颜功能关了,录制的文字和数字信息能更清晰些。
但有些双录会更麻烦一些。
还必须要把签合同的过程给录制下来,这类在录制的时候,尽量选择前置摄像头,然后录制的能清晰的多,几乎能看清楚合同的信息以及自己写的信息。但切记在录制时,旁边不能有人打扰,尤其是不能有其他人入镜,一旦有其他人入镜,持牌方就会误认为是有人在诱导投资人签合同,另外在录制签合同的过程中不能换合同。
我最近一次做双录时,也是录了两次才成功。
第一次做双录的投资人,几乎有一半的人要重做,所以录之前,一定要细心,多看指引。
没办法,胳膊拧不过大腿,持牌方要求做双录就只能做。如果坚持不做双录的,几乎绝大多数标债都买不到。现在标债资管这一块完全是卖方市场。
另外,目前的标债资管还是非常抢手的,一只标债一共就200个名额,一般放出来一周后,就打了一半,再打一周后,能剩的几乎就比较少了。我们最近买了好几只产品都遇到类似情况,一般三周就把名额抢光了。
估计还是有非标延期的影响,大家还是更希望求稳,以及今年上半年债券的业绩表现比较好,有较大关系。
后面等业绩基准定在6%及以下的标债资管产品出来后,估计不那么抢了。现在业绩基准超过6%的固收类的产品还是很难备案,市场上还有连备案都没下来就在打的;还有一些被逼着跑去备案成混合类,那类的波动率估计要大不少。
非标产品实际上也比高峰期时少多了,有些资金遇到非标城投延期后,就撤出非标,名声臭了的地方,你即使有产品也没人买,剩下的正常的地方又在被严格的限制和压缩非标存量规模,所以城投这一块,也是越来越不好玩,钱越来越难赚了。
双录虽然有点麻烦,但总比遇到延期后,去催收容易多了吧。
标债买的时候麻烦些,到期了比较省事;非标买的时候容易,到期了有可能就不那么容易,各有利弊,这年头赚钱都不容易。
我是大佛,持证理财规划师,拥有基金从业资格、证券从业资格,著有《投资理财实战:财商思维与资产组合配置策略》一书,财经专栏作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