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懂什么叫“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你觉得这样的生活好,然后你就教别人也要过这样的生活
对吗
肯定不对
因为“你以为的好”,只是处于你的位置的好,其他人不在你的位置上、与你所在的环境不一样,所以你以为的“好的方式”并不适用他人
因为“你以为的好”,有可能并不究竟、并不彻底,只是你阶段性的个人感受而已,拿你一知半解的东西去所谓“教”别人,是不合适的
真的不对吗
其实,也有对的地方
对在哪?
对在“追求更好的生活”的方向正确
对在“积极的生活”的态度正确
欠缺的是“经历、本事、磨砺,对别人的感知力”
什么是“经历、本事、磨砺,对别人的感知力”
它主要指向的还是一个慈悲的概念
什么是慈悲?就是你面的一个人,能看透他一路走来经历的所有坎坷、委屈、努力、奋斗、尴尬、抠脚、愤怒、自卑,如此,你便不会觉得委屈,心里只剩怜悯和遗憾。
你看透过多少人,你认真研究过多少人的位置及其心里、心路历程,这对你的感同身受能力、对你慈悲的能力、对你理解他人的能力是有决定性影响的。
所以?
所以,我们要多观察,多实践(跟人聊观点、看人做事、晓人的经历),这样慢慢的,你就积累起了你的数据模型,你再面对其他人的时候,就会游刃有余,有成功经验了,能成功切入别人心里去了。
理解别人,切入人心。
只看到所有(此时)结果(对方此时心思、对方当时小算盘)并不全面,还要看到其产生的原因。也即慈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