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有一天就感觉到自己好像越来越难交到朋友?仔细回想了一下,大概是从大学时代末期开始的。大学的一个特别之处在于,很多人完善独立的三观是从大学时代开始建立的。
三观是什么?
有的时候很多人就会想说了,三观到底有什么厉害的,天天嚷嚷三观三观,这个词被拍扁揉搓,塞进各种意味不明的发言中。然而就个人的理解而言,三观不过是一个围住个人意志的篱笆。三观就是个人的道德和法律守则,如果行为都在三观之下,就会觉得活的很舒服,而如果被迫打破了自己的的三观,那种不适的感觉就会让人感到压迫。
众所周知,人也是有安全范围的,如果在安全范围内,人会很自然的放松,相反就会感到不适。三观相似的人交谈,就像会敲门的客人,得到你的允许进入了你家大门,相反就好比有人站在你家篱笆外,即使不开门,你也能听到他在狂喊。
大学为什么就会加速三观的建立?
三观是一个很私密的东西,是人内心默认的法则,需要时间,空间,并且需要自由浇灌才能成长。在大学之前,很多人都是处在不自然的监管之下,这种监管来自家庭和学校,抛开这种来自外部的重压,大学之前的中国学生有着繁重的学业压力。而三观在建立之前是非常脆弱的,很容易破碎,就像经常听到人们面对极端社会事件时说的三观碎成渣渣。
大学自由而宽松的氛围给了三观自由成长的空间,这个时候建立的三观,虽然不成熟,但是逃过了未成年时代的干涸空间,无论方向如何,都可以安全的成长,就好像一株可以不被任何园丁修建的树。
后大学时代的碰撞
蓬勃生长的树总是会容易碰到别人家的枝丫,这就是思维的碰撞,朋友之间的每一次谈话,都会有实际的火花,这些火花就是互相之间三观的碰撞,会审视自己的看法或是别人的看法,原来问题可以这么看待,这并不是意见严肃或是神圣的事。这事甚至小到,苦瓜是不是一个需要摄入的食物,是否需要为自己健康开始进行必要的让步。我认为每一段谈话都是有意义的,并且会对人产生影响的,对每一个事物看法的细小改变都将会成为压到任何骆驼的那根草。我们每天都在修剪自己的三观树,并建筑自己的篱笆,我们开始有了自己固有的观点,然后就会有排斥。
我们更多的喜欢和自己有相似的人相处,我们能更好的交谈,我们甚至开始淘汰自己身边的朋友,不自觉的开始和这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走在一起,我们判定是否能成为朋友的法则悄悄从这个人是不是对我很好,这个人是不是很漂亮之类的变成了,这个人是不是和我合得来。当然,我们世俗的喜欢和各种意义的大腿子一起,不论大腿是否符合我们的道,我们都很愿意接纳这类特别之人。
我们都是孤独寻找知音的人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人,即使双胞胎,也性格各异,即使重活一遍,我们也未必会活成完全一样的人,想要寻找和自己完全相同三观的几乎是不可能的。不同的人,对三观敏感程度不同,是否能寻找到朋友的难度也各异,也许我们早就获一知己,也许我们终生难得一知己,无论如何,如果能更包容的看待和别人的不同,艰难的打开自己的花园,去感受新的世界,如果那是好的,为什么不试着把自己的篱笆建的更加的远一些。
最近经常反思自我,认为在青年末端,应该会更加成熟,能更客观的看待人事物,会变得从容,那时,即使隔着篱笆,我也能和人友好的交流,那时,我想朋友会又变得更多。然而现在的我,好像还没办法热切去拥抱和我不相同的人,希望看到这个文章的大家能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