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格局与势度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长 楚水
最近有点感慨,比如小马拉大车--心有余而力不足。比如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等等,无论褒义,还是贬义,讲得都是一个人的心态,也就是说,一个人需要一种平和的心态,才能内心趋向和谐。心平气和,才能顺其自然。
然而一谈到"度",如标题之"势度",又不免有"度门搬砖"之嫌,让人惶恐。有几年没有见到度学大咔李云飞老兄了,前几年上海张耀伟抵京,在神州数码公司偶然遇上,当时,他正在与北京科技大学筹备度学院,让人颇为折服。客观地讲,一种观念或一种学术思想,能够落地生根,筹建成一座学院,不啻为一种开拓性的尝试。如果再能形成一种度学精神,更是贡献,就更值得一赞而叹。元朝初年,蒙古鞑子兵攻陷长沙时,岳嶽书院五百第子,统统放下书卷,拿起刀枪,个个战死沙场--这才是唯楚有才、于斯为盛的岳嶽精神。而一种精神的养成,需要长期的文化滋养,所以,我想度学精神的形成,可能还需要一个过程。记得非典那年,云飞兄将自己的专著《度》呈送给季羡林先生时,当时老人家就微微一震:度,作为一个哲学命题专门提出,并著而述之,不失为一种学术突破。于是老人家欣然在《度》扉页上,写下:天人合一,是感慨呢,还是期许呢,或间或有之。现在看来,仍然,不失为度的最高境界。
这几天有点惶惑。许多事情,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如诸葛孔明之六出祁山,先贤大德尚不能违背自己的意愿,而顺其自然,更何况凡夫走卒之如我辈?违背客观规律的问题,经常发生,并不以为怪。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支点在那这里暂不考虑,就说这个撬起地球的棍子,该有多长多粗?如果要是去撬起一只鸡蛋呢?还会困难吗?所以,还是一个格局的问题,格局决定势度,没有格局又怎么会有势度呢?逆势而为,只能是诸葛亮六出祁山。这几天遇上一个小兄弟,有项羽力拔泰山气盖世的豪气,恐难有刘邦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荣耀。楚某无随园主人袁枚先生之情致,所以无《黄生借书说》之相赠,只有记下自己的无可奈何而自叹之。有时候,审时度势,绝对不是逃避,而且为顺势而为,准备条件,奠定基础。内心和谐,天人合一,才是真正的生态文明。

二 爱丁堡时间
向西
抑或向东之前
时间的速度
开始降温
机舱之外
西西伯利亚
寒流逆向回潮
大西洋
⋯ ⋯

9月13日,北京时间8点半,飞机上打开手机的时候,机仓外仍然一片黑暗。飞行记录仪显示,目的地时间,1点30分。我不懂地理与数学,无法准确抵达目的地时,是9月13日的早晨,还是14日的清晨。总之,从北京飞往爱丁堡至少要在黑夜里多飞行7个小时。
还依稀地记得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的时间,是全球时间的参照系,爱丁堡应该与其同一时区,也就是说,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似乎好像是全球的标准时间。也就是说北京时间13点15分,也就是抵达目的地的6:15,那么,飞机上赶出来的这7个小时,是延长了生命呢?还是缩短了生命呢?那么,生命能够和时间赛跑吗?时间的速度又该怎么计算?玄而又玄,众妙之门,恐怕唯有老子或爱因斯坦才能够解释。
一直想以《时间的速度》为题,写一首诗。然而,感觉似乎是故弄玄虚。于是乎,开了头就硬着头皮,也写不下去了。其实,时间的速度,如心灵的温度,完全是一种心灵的感应,冥冥之中说其有,如庄周逍遥游于北冥,茫茫之然言其无,如梦化蝴蝶而知鱼之乐也。总之,全世界两百年太平洋东,两百年太平洋西,如中国之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是一个地缘政治中心转移的问题。楚某这次英国之行,主要是想切身感受,这个最老牌的日不落帝国,日落大西洋的过程。中国居于地缘政治中心,文化自信,需要这种过程的参照。
君主立宪的大英帝国似乎不在乎自己的历史。大不列颠岛上出现人类活动的迹象,也在几十万年前,然而,帝国的历史学者,从来也不以史前文明而谓之,这就不能让人疑惑,究其所以。法国人不知道拿破龙,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乎都不可以思议,那么,英国人呢?是不知道邱吉尔,还是伊丽沙白,才不可思议吗?未必,我们认为应该是沙士比亚。当一个国家,比如中国绝大多数的人都知道老子或孔子,而不知道秦始皇与成吉思汗的时候,该需要怎样的一种文化精神去涵养?英国之行,似乎可以窥得答案,如爱丁堡时间,就是北京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