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宗时,谏官陈瓘奉旨赶到宫中,听说皇上传下圣旨,命令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把过去那些因为上书而遭到降职或贬谪的臣僚们的奏章送缴上来。陈璀一听,便对谢圣藻说:“这一定是有奸臣妄图掩盖自己的罪行,而给皇上出了这个计策,如果将臣僚的奏章全都送进宫中,那么以后的是非曲直,三省的长官又根据什么来判断呢?”
于是将这件事告诉了当时的宰相,将臣下的上书都录下副本保存在三省中。从此,京党欺瞒、诬告、掩盖、抹杀的言行便逐渐少了。这都是因为有了这种措施的原因。
还是在哲宗时期,邹浩因揭露章惇被贬到新州。徽宗即位后,重新起用他为右正言,邹浩回到朝廷后,宋徽宗一见到他,首先提到的就是进谏拥立后的事情,又询问谏书在哪里。邹浩回答:“已经烧了。”退朝后邹浩将这件事告诉了陈瓘,陈瓘说:“灾祸恐怕就要从这里开始了。以后如果有好事人胡乱出示一封,那是无法辨别真伪的。”
当初哲宗有一个儿子献愍太子茂,昭怀刘氏做妃子时生的。哲宗帝没有儿子,当时孟后被废,中宫虚位以待,因有了这个儿子,刘氏就被立为后。然而,这个孩子オ三个月就天折了。邹浩共三次上书进谏,请求立刘氏为后。进谏的奏章随即就毁掉了,并不为外人所知。此时,蔡京执掌政事,长期以来,他一直忌恨邹浩,于是便趁机让自己的党羽假造了一封邹浩的奏疏,奏疏中说:“刘后杀了卓氏,夺走了她的儿子。这事可以骗人,难道也可以欺天吗?”宋徽宗看后,立即下诏调查这件事,并将邹浩贬谪到衡州做刺史的助理。后来改派到昭州,果然像陈瓘所说的一样,邹浩被人陷害。
这两件事很相似,只是谢圣藻听从了陈瑾的意见,所以免于被谗言所害,而邹浩不听劝告,所以最终遭到诬陷。
宋徽宗刚即位时,想革除哲宗绍圣年间所留下的弊端,以安定国家的局面、于是广开言路。众人都认为,像司马光那样品行高洁的旧臣、应当优先恢复地位。
当时正在谏省任职的陈瓘认为前朝废黜孟后,追贬已死去的丞相,都师出有名,并不是无缘无故的。现在要给他们恢复名誉,就应该先弄清哪些是受了冤枉,哪些是罪有应得,给蒙冤的人平反昭雪,并惩罚那些制造冤案的人。
然后发诏书公诸于世,按照礼仪的规定进行,这样才不会留下后患。但是,朝臣们却认为公众的意见已经被压抑得太久了,希望很快作出决断以博取世人的欢心,于是就仓促地将这些事处理了。到了崇宁年间,蔡京当政,又把旧案全部翻了过去。这时,人们才不得不服陈瓘的远见卓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凡事都要留一手,谨慎行事,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