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阅读大J的《跟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趁着假期,也赶紧把融教于日常生活的理念应用在自家娃的身上。
午饭前,娃想吃饼干,开始和她说道理,她有点想发脾气以获得饼干。为了安抚她的情绪,使她的需求得到满足,我同意先拆开饼干的大袋子,拿出其中的一小包,带着娃做体验,“这个饼干是什么形状的?妈妈觉得一定很好吃”,见她情绪平复以后,我又带着她开始数饼干“我们一起数数,宝宝一共有多少包饼干啊”。数饼干的过程,既是拖延时间,也是让孩子对数字更加敏感。
下午同样到了要吃饼干的时间,我也采取了延迟满足的策略,带着不识字的娃一起来看饼干包装袋上的字,“鲜葱蔬菜小圆饼干”带着她说了很多遍,这个名字比较长,虽然过了一段时间,她又忘记,但是没关系,让她对包装袋上的汉字有印象,也是帮她认字的一个手段。同时,相较于原来,“饼饼”之类的叫法,我想她会对食物的名称更加精准(告诉她每种食物都有自己的名字,我们要记住食物的名字,下次你能精准地说出,妈妈就更容易帮你买到你想吃的食物。)如果把这个习惯延续下去,未来她对人的名字应该也会更敏感。这个习惯在人际社交中,其实是一种容易被忽视、却很有用的方法,曾经有位领导就是这样,见过一面就能记住对方的名字,下次再见面的时候,喊出别人的名字,能让人倍感亲切。
寓教于乐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努力把这种方法实践于孩子的日常生活,我相信对她未来个人素质的培养会有重要的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