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每五年就要进行一次学校的办学水平评估,届时将会有专门的督导小组入校视导,对学校各项工作进行全面的考察,其中,查阅过往资料便是重中之重。学校一个部门五年的过往资料数量不小,门类不少,通过这几天的资料整理工作,我们发现过往资料未按照学期进行归档,文件夹中的各类项目未能按照督导项目进行编号,存放有缺漏,也比较凌乱,因此,我们这两天都在做分类整理的工作。同时,我们也获得了今后工作的几点启示:
一是在整理旧资料的时候就要思考,部门资料主要分成哪几类,下一个学期可以围绕这几个类别做学期工作计划,下学期末可能需要哪些佐证材料,在工作中就要有意识地收集。一期一会,重视期末的汇总,提高意识,资料不能只是做给检查人员看,机械地整理谁都会烦,要做给自己看,看到部门本学期的工作成效,看见自己的工作价值。比如在这一次级长的汇报材料中,我们就看到了刚入职不到一年的郑晓婷老师平时的工作很注重材料的收集,她给家长们写的信,每日写给家长看的教学反馈,给孩子们的手写评语,工作中的问题记录,孩子们的听写反馈,孩子们成长小瞬间的记录等等,真实地呈现了一个好老师的样子,这才是非常宝贵的资料。对于部门资料我们还要尽可能做到负责人分工明确,板块清晰,提前部署,边布置工作边收集材料,培养老师们工作的好习惯,避免让大家补资料的时候怨声载道,徒增“形式感”,使管理工作变得被动。另外,让老师们填写的表册要考虑科学性,比如班主任既要写“班主任工作手册”,又要写“中队工作手册”,二者间是否有重复的地方?“班主任工作手册”中填写的内容是否可以作为其他检查项目的佐证材料?工作手册的填写是否有过培训?它的填写对老师们的工作有没有帮助?管理者要考虑老师们的实际工作量和工作情况,学会做整合,挖掘工作中对老师成长真正有价值的因素,实现“做好一件事就是做好许多事”。再如,老师们写的总结尽量不要受表格“指导”的限制,可以按照行知传统的“问正行久”来做个人的全面总结,既能让老师们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做自由的表达,做“真资料”,又能作为通用总结提交给多个部门,这就一举多得了。
二是各种材料要与督导项目有关联性,也就是要能解释得通,同时也要看到不足之处。比如,“素质教育综合评价制度”这一项,我们只有初中综评的方案,这虽是有关联性的,但缺少小学的。这一项应该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教学处和德育处应该尽快做好协商,定好本校的制度并按规执行,完善办学标准。另外,劳动教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形成学生的健全人格和良好品德具有重要作用,也应该作为德育特色资料的体现,但是我们目前相关的工作资料显示还是不够扎实,劳动教育也是需要与教学处协商具体的实施方案。
三要体现办学特色。办学水平评估材料是一个标准,也可以说是一个保底工程,用相应的材料证明学校的办学水平。前三年的资料如果不齐,要想办法整理齐全。后续的工作材料除了规范保底之外,要思考工作的特色:关联学校理念突显行知的风格,比如行知的教风是虚竹静松,优秀教师的材料要能够呈现;工作的方式要有教育的温度,比如郑晓婷老师的个人总结就非常实在、动人;工作要突显成绩,比如班主任育人智慧论坛活动的开展,对于促进班主任之间的帮扶工作,提升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成效等等,尽量用特色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之处。
我想这样整理资料,才能应对检查,又能使我们的工作更有条理性,不断地把事情做规范,做得更有意思一些。尽量优化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