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没有蹭到河大文学院教授杨亮的课,今晚打听到有杨教授的课,吃好晚饭没回宾馆直接来到学院综合楼等候,终于如愿以偿蹭到了一节高层次的名著欣赏课。
杨教授讲的是王熙凤———《红楼梦》中一个传奇女子的哀乐人生。这是讲给文学院研究生的一节名著欣赏课,由于参加培训的老师们慕名也来蹭课,所以教室内座无虚席,没有座位的只好挤在靠边学生的位置上。
杨教授从七点到九点讲了两个小时,学员们听得都很专心。杨教授从王熙凤的家庭背景,别人眼中的王熙凤,王熙凤的性格特征,王熙凤的最终命运等几个方面,深入到文本的语言文字中,对王熙凤其人其事其命做了详尽的解读品析。杨教授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解读,以及深厚的文学积淀和丰富的人文素养,让人肃然起敬。
昨天杨教授的讲座是《抓好教材文本,落实阅读素养》,她说,阅读教学一定要抓住文本独特的特点,读懂文本背后的内容,把学生的阅读素养落到实处。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解读文本的实践经验欠缺,没有丰富的阅历和经历,这文本背后的东西是难以读出来的。老师都没有对文本的挖掘能力,何谈对学生进行文本品析能力的训练?
专家说,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安身立命之本,可见,拥有一定的文本解读能力对语文老师来说多么重要。而文本解读能力的提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首先要多阅读,阅读名著以及专业书籍,不断积累知识,为深入品味文本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打基础。其次看专家对经典的解读,学习欣赏品味的方法技巧。再者在教学备课时,养成自觉品析文本语言的意识,从文字的字里行间解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深层意蕴。最后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精心备课,做出高效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意识和能力,教学相长,促进教师解读文本水平的不断提升。
厚积薄发,水到渠成。提升文本解读能力没有捷径,只有多阅读,阅读多,才能日积月累,当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达到一定量时,对文本的挖掘和玩味才能成为自觉的阅读行为。《法华经》中有言: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到海。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前进一点点,功夫不会白费,终有一天自己的语文素养会有惊喜的提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