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麦茬
现在农村的“三夏”,比起过去,用时间很短,收割小麦,种植玉米,可以同时进行,收割机一边收割,一边种植。粮食拿回家,只需要晾晒就可以了。有的人家更快捷,收麦子的商贩吆喝着一来村子,马上就把麦子卖掉变成了现金,只是价格上一斤稍微少几厘几分钱。如果天气给力晴好,收割小麦种植玉米,前后一个礼拜就可以结束。
老家村里,现在麦子早已收割完毕,地里的玉米苗已经长出。走在家乡的水泥路上,看着大田里黄黄厚厚半尺高的麦茬,过去一幕对比鲜明的情景瞬间袭上心头。割麦茬。那时,生产队的麦子产量很低,亩产三百来斤,有的土地肥力薄弱的,产量一百斤左右,人称种子田,麦穗蝇子sha(头)一样,麦子长在地里盖不住地面。于是,夏收季节,除了尽量做到颗粒归仓之外,割麦子时留下的麦茬,也要留得很低的,镰刀要紧贴着地面割麦。
记得曾经出现过很极端的事,有的生产队队长,不知出于什么样的考虑,看见麦茬高低割的不符合标准,竟然让社员返工,割麦茬。
现在想来,那时不但粮食非常宝贵,大约麦杆也要多收点,因为生产队里养有耕地的牛,麦草是牛的主要食物。当时好像还有个说法,看哪个村子麦子收的多和少,不用问收成,只要看晒场里麦草墩大小,就估计得八九不离十了。现在想来,粮食短缺的年月,其它什么都不丰富。不但麦茬有返工的例子,就是麦子外壳上脱下的麦糠也有用处的,不像现在这样,麦杆旋耕机旋进地里,再也见不到晒场,再也没有大大小小的麦秸垛了。当时,麦子储备在生产队的保管室以后,村民按劳动日工分也分得了一点口粮,场面上留下的麦糠也要分给各户,它也是一种燃料。碎麦糠拨拉成一小堆一小堆的,各家拿笼揽回家,那是灶下的柴火。
大田里留下的短短的麦茬,还是会发挥作用的。一些勤快的家庭,大人会领着孩子,拿着长竹竿类的东西,到麦田里去,蹲下身子,横扫着打麦茬,打下来的短麦秸,再用搂耙类工具搂到一块,揽起来弄回家,以解决家里燃柴不足的问题。
社会发展,农村的机械化作业的进步,改变了农民辛苦的劳作方式。这是过去无法想象的。珍惜粮食,感恩时代的进步。
这真是:
黄色麦茬铺锦毯,
旋耕深卷入土层,
发酵化润增肥力,
良性循环粮产丰,
机械操作效率好,
减少辛苦农人笑,
时代发展前景阔,
芝麻开花节节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