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自己的体系,就会像墙上的野草,随风飘。生活也是,工作也是。
教师和家长在和孩子成长方面,都扮演着什么角色呢?
昨天放学,语文老师把我留下来,告诉我哥哥上课写错了一行拼音,他比较固执,不愿意改,还哭了。毛毛把头低得很低,差点就藏在我怀里了,能感觉到他的羞愧。和老师简单地聊了一下,回家的路上,10分钟,我断断续续地很凶地和他聊这个问题。大概内容是: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的工作。配合老师是很重要的事情。说话要算话,说好今天背几首,就背几首。语气充满了生气。
有时候,觉得哥哥是个大孩子,有时候看他睡觉,小手小脚丫小脸蛋,又发现这不过是个7岁的小孩。
我在想,如果有一天,老师非常严厉地提到毛毛的问题,上课严重不配合,课后不写作业等,按照昨天的处理方式,我是是该把他给打残了。
这么说来,我是一个没有自己陪伴孩子成长体系的妈妈,依附于老师零星的指点。老师说好,我欢天喜地。老师说不好,我沮丧气愤,孩子也跟着难过丧气。
在陪孩子成长方面,教师和家长都扮演着什么角色呢?从时间上看,家长是最长的陪伴者,教师在不同的阶段,会发挥或大或小的影响。作为最长时间的陪伴者,如果做不到最懂孩子,也应该从长远计议,有害孩子的事情不要做,例如不断消极打压孩子的信心,这两天一再说毛毛背书是全班最少的了。这么有百害无一利。
从长远计议,发展能力重于学习知识,爱自己重于取悦家长和老师。具体来说,怎么做呢?以背书这件事情为例,哥哥现在会背很多,但是没找老师或同学背,原因是他下课贪玩,忘了,或者因为尴尬,不好意思找同学背。如果能帮哥哥把这件事情分析清楚,并渐渐去解决,那对他的自信会有帮助。他会发现问题可以慢慢来解决。而前15名的诵读之星徽章,其实也没那么重要。
作为长期的陪伴者的妈妈,还是要用耐心,爱心来对待孩子,不能老师一投诉,就打骂和棍棒,解决问题更重要,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爱自己更重要。呵护孩子的心理感受,让他们通过解决问题更自信,更爱自己。
简言之,如果一件事情从指标上看,解决了。但是孩子变得麻木,不自信,不爱自己,觉得自己无能,那这件事情并没有解决,而是恶化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在对孩子说话,做事之前,要三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