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他很古板,规矩多。而且因为自己做事情很精细,所以容不得别人做事浮皮潦草。只要被逮到,一定会狠狠说你一顿。
小时候,我对他是敬畏的。
因为这层敬畏,所以与他并没有那么亲近。
不像外婆,会做各种各样好吃的,会摇着蒲扇讲故事哄我们入睡,也会包容我们的瞎闹腾。外公一直是一个严肃的存在。
他留在记忆深处的模样,就是忙完农活后,坐在客厅的小桌子旁,慢悠悠地抽水烟。
外婆是个急性子,做事情风风火火。外公却是个慢性子,做事情慢条斯理。这种慢,也同样体现在抽水烟上。
他抽水烟,自有一套程序,一个动作接一个动作慢悠悠完成。没多久,他的座位四周就烟雾缭绕。
烟雾缭绕中,看着那张略显模糊却又陶醉的脸,不明白这种闻起来又呛又辣的烟丝,到底哪里味道好,能让外公看起来如此放松。
好奇心趋势之下,趁人不注意也曾偷偷尝过一口,结果当即就被辣哭……
2.
后来,才慢慢了解到,他写得一手好字,年轻时做过很长时间的会计,算数特别好。那个时候心想,没想到这老头儿还挺厉害的。
不过,也仅止于此。
因为学业越来越忙之后,去外公外婆家的频率也低了。外公虽然也关心学业,但并不会啰嗦。详详细细地叮嘱,忙前忙后做饭,给我们塞各种零食小吃的那个人,永远是外婆。
后来去外地读大学,考回老家当老师,辞职换城市重新开始。每每去外公外婆家,外公也还是老样子,虽然也关心,仔细询问近况,但绝不干涉。所不同的是,他的皱纹更深了,腰也更弯了。
有那么一段时间,听过太多“到了一定年纪就该结婚”“女孩子瞎折腾什么”“辞掉稳定的工作你会后悔”之类的话。但是外公外婆家一直都是那个让人安心的地方,他们从不评判,只关心你身体好不好、工作是否开心。
3.
今年1月,寒假期间。接到妈妈的电话之前,我还在陪小外甥玩耍,思索着下午要上的课程以及整个假期的安排。
接起电话时,听到外公去世的消息时,一方面是震惊,一方面是茫然,整个人都是懵的。
之后紧急抢购次日的火车票,去医院做核酸,收拾整理打包,次日傍晚回到了外婆家。晚上守夜,一大家子在客厅。纵然套了两件羽绒服,还挨着火盆,依然觉得冷。除了感觉冷,好像脑袋都不会转动了。手里虽然攥着手机,但是根本看不进去任何东西。
平时如果一晚上不睡,定会觉得夜色漫长。但是那天晚上,不知为何很快就天亮了。只记得,晚上3点雪下得很大。
第二天葬礼,小雪。
持续的小雪,直到追悼会那会儿,雪下得特别大。听着村干部念悼词,实实在在体会到人的一生何其短暂,七八十年弹指一挥间。
几天里,外婆家人来人往,闹哄哄的。葬礼结束那天下午,不少亲戚陆陆续续回家。等到晚餐后,陆续又回去一批,房间里就更空旷了。
外婆一个人坐在角落,显得特别特别小。
春节的喜庆,也冲淡不了房间的孤寂。
4.
外公外婆养育了5个孩子,孩子渐渐长大,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家庭。之后,他们又帮忙照顾外孙,外孙渐渐长大,外出求学,或结婚生子,或外出工作,几乎每年都是在春节期间匆匆见上几面。
这种情况,常见到残忍。
过年期间,听妈妈讲起外公过去的事情,震惊、慨叹、惶恐等思绪齐齐涌上心头。
震惊于这位老人身上还有那么多我不了解的故事,慨叹命运之无常,也惶恐人生弹指一挥间,到底如何创造自己的价值、过好自己的生活。
年后回到苏州,心情尚算平静,但那种惶恐却在潜滋暗长。
这几天在购置回家的一些东西,偶然看到一只老式烟斗,当时的第一念头是,这东西如果送给外公,他一定喜欢。
下意识想付钱的时候,才发现……他再也用不上了……
没有那一刻如此真切地感受到,外公是真的不在了。
5.
欧文亚隆在《直视骄阳》一书中写过一段话:“死亡就像刺眼的阳光,直视骄阳不免带来痛楚,但躲避并不能让它自动消失;相反,即使不看它,它也笼罩着你的时时刻刻,甚至或明或暗地驱使着你的行为、选择。”
接到外公去世的电话,我没有哭。葬礼上,也没有大哭。想买一只烟斗,却发现他再也用不上的时刻,眼泪却完全止不住。之前,的确,哪怕看起来再平静但仍然是在逃避骄阳。这次大哭过后,反而能够正视这件事。
那些让自己惶恐的事情,分明有更好的解决之道。比如,过好每一天,与每天“一期一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