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75章讲君王以人道为政,求益生以助民,实为害民。只有为天道,才是真正的益民贵生。
76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主会王76章在这章中,老子用具体的事物形象地阐述了生于死的原因,一开始就提出【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的观点,认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柔弱为真正的生存之道。很多情况下,真相往往与表象相反,而人们又往往会执著于事物的表象。世俗之人崇拜力量、追求权势,通过刚强来克制柔弱,但这些绝不会长久。老子所看见的,是柔弱所蕴含的无尽的生命力和刚强所招致的无穷灾祸。【道】虽然主宰着一切,但从不以强硬的形式显露出来,相反却是蒙昧混沌,(我们生于蒙昧,湮没于尘世,任三千大千世界风雨吹打,刀砍斧凿般将我们塑炼雕刻。终有一天。我们会像那只混沌一样,七窍凿成,遍体磷伤)。不为人所知,故而虽然作为天地的主宰,却绝无毁誉。【道】正是以这种柔弱的品性默默昭示着其永恒的存在。
主会白76章【道】的本性最为柔弱。而老子的哲学体系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道】的本性最为柔弱。而老子之所以推崇柔弱,是因为【柔弱胜刚强】。
在老子看来锋芒外露者必将招致损毁,而善于韬养者必得保全。他以人的身体为例:人活着的时候,机体柔软;人死后,身体就会慢慢变得僵硬。又举草木为例:草木生长的时候,枝叶柔顺;凋零之后,就变得枯槁坚硬。通过这些作出总结:坚硬刚强是死亡所表现出来得特点,而柔弱之中才蕴藏着无限的生机。后来的庄子也说:山中的树木长高成材,就会被砍伐掉;油膏可以用来照明,所以就被燃尽;桂树上结了果实,枝条就会被人折断;漆树能够产漆,所以才会遍体鳞伤。人们只知争强好胜自我夸耀,却不知道这样做的恶果;不屑于柔弱低下,却不知道这样做的益处。然而老子又叹息说,这种柔弱胜过刚强的道理,普天之下没有不知道,但却又没有谁能够遵循。但是世人往往与之背道而驰,于是老子不得不加以告诫:【强梁者不得其死】。
77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主会王77章老子在本章中将【天之道】和【人之道】同时例出,进行了具体的比较。【天之道】是真正的【道】,是柔顺而公平的自然法则;而【人之道】却完全违背了本效法的【天之道】,充斥着争斗和不公平。可见,【人之道】而并不是真正的【道】而恰恰与之背道而驰。所以到了庄子生活的战国时期,【人之道】变得更为不公,以至于【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庄子.胠箧》qu qie)。这种与天道相悖的观念充斥于各个时代。故而老子推崇均衡自谦的天道思想,认为只有顺应【道】,天下才会同乐。老子再次阐述了他的民本思想。所谓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思想资源,它发端于商周交替之时。古代民本思想经历了从重天敬鬼到敬德保民再从重民轻天到民贵君轻这样发展历程。自国家产生之后,中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社会性质也从原始社会转入阶级社会,表现为后来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以及中央集权的专制社会等。民本思想在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及变更之中一直存在并发挥着重要影响。在政治实践中,“民者, 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要求官僚顺应民心、惩恶扬善。“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主会白77章【人之道】贪婪是人类独有得兽欲,自然界的其他动物取食仅仅是为了求和繁衍,人则不同,往往只是单纯地满足这一原始而野蛮的欲望来大肆搜敛。所以,如果说自然界的法则是妥善地调节万物之间的生存关贪婪系,使之和谐共生的话,那么人世的法则正与之背道而驰。由于人性的贪婪,一旦占有就自然会想要占有更多,故而富者愈富,这样一来贫者也只能愈贫了,这一现象就是老子所指出的【损不足以奉有余】。但世间一切都在【道】的安排之中,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因为【损不足以奉有余】与【天之道】相悖,所以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天之道】就会发挥它【损有余而补不足】的作用。那些因【不足】而失去生存机会的民众必然会为争取生存权利而发起反抗。一旦反抗,就会给整个社会造成极大的损害。可见【人道】是不能背离【天道】的,故而老子指出【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统治者只有遵照自然法则行事,做到【损有余而补不足】,天下会太平,社会才能长治久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