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关于写作的一点思考》,我愈发明白自己写作的初心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逻辑能力。而这两种能力,我想通过学习模型,刻意模仿,可以培养和提高自己这方面的能力。于是今天尝试用结构力中2W1H的方法,来重编这篇文章。
文章作者分析了张五常《读书的方法》,用认知科学来验证张五常先生读书方法的科学性。我根据文章的论据,重编为《从认知科学看如何科学的学习》。
我们读书,读了很多年,所以我们也一直在追求更好的读书方法。
读书百变其义自见
背书
画线
……
然而这些方法或者不适应这个信息爆炸时代,或者是违背了大脑的认知习惯。那么,到底要怎么样读书?
我们需要知道一些认知科学。
一、必要难度
新近以来的研究发现,我们大脑的存储力与提取力呈负相关,这就意味着,如果在增加提取的难度,那么大脑反而更容易记忆,所学到的知识也更容易迁移。反过来说,如果记忆的时候太容易,那么我们回忆起来反倒更加费劲。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设置学习的“必要难度”来提高我们的学习力。
最近些年,很多学霸笔记在网上售卖。通过对学霸笔记的浏览,我发现这些笔记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不照抄,逻辑清楚,运用符号表达逻辑,重难点明确。
这和我们很多人很多人习惯的上课狂抄笔记,甚至一字不落,有很大的不同。
上课拼命记笔记,一来影响了我们的听课效率,二来太完善的笔记,会让你写入大脑太容易,反而不利于记忆和知识的迁移。
最好的办法是:上课只记录重点和不理解的地方,过几个小时之后,通过自己的回忆来提取知识,这样更容易让你真正记住这些知识。而记笔记,要学习运用“黄金三分法则”,具体可以学习东京大学、康奈尔大学、艾哲森公司等笔记法。
二、模式处理能力
大脑喜欢归类和联系,具有很强的模式处理能力,它能很迅速的将不同事物进行联系和分类。
著名的记忆宫殿,运用的就是这个办法:找一个熟悉的场景,把场景里的东西打桩编号,把需要记忆的内容一一和场景里的物品联系起来,就能很轻松的记住看似毫不相关的东西。
所以,读书,不要按照章节来读,而应该通读,了解章节与章节之间的逻辑关联。
同时也不应该只读这一本书。《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这本书里说到“主题阅读”,就是短期大量阅读同一个主题的书籍,这样有两个好处:
1、了解同一个主题都有哪些概念。
2、了解同一个概念的不同解释。
三、记住了和学会了
认知科学研究发现,我们的大脑并不能很好的区分:记住了和学会了这两个概念,时常把记住了当成学会了。所以,我们大脑时常欺骗了我们,看似学会了,其实只是大概留下了一些印象。
让我想起了费曼先生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带他到山上“自然教育”。他的小伙伴笑话并疑惑他的父亲到底教了他什么,连蚂蚁都不认识。可是他的父亲是这样说的:“蚂蚁,在英文里叫ant,法文是fourmi,日语是蟻……但是只知道这些名称是没有用处的,我们需要了解蚂蚁是昆虫,他们是社会性动物……”
他从父亲的身上知道了一个事物的名称和它的本质是有区别的。
怎么样才能是真正的学会呢?
1、饿书。不打算读书的时候就远离书本。
2、专注。
3、不厌。厌倦的时候就不读书了,等情绪恢复以后再读。
想读的时候专注的读。
四、树状结构是人类最佳的知识结构。
认知科学的研究发现,人类最佳的知识结构是树状结构,比如我们书籍的目录。
我们可以通过第一遍快读,了解文章大概,第二遍慢读,展开对知识广度和深度的搜索。
我想,读书方法如同时间管理一样:尊重规律,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