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宝庆名门】长鄄马之建和他读过的十所名校

【宝庆名门】长鄄马之建和他读过的十所名校

作者: 长鄄马氏 | 来源:发表于2020-10-25 11:58 被阅读0次

    马一鹰/文

    马之建 《马之建日记》

    父亲马之建(马子建)[1] 的日记中记载:

    【NO.1】

    1936年毕业于新化私立长鄄高等小学堂。

    【NO.2】

    1937年春-1939年初就读于新化高平永固镇校。

    【NO.3】

    1939年秋-1942年秋就读于邵阳湖南私立邵陵中学。

    【NO.4】

    1944年秋就读于隆回黄金井成达中学,任学生自治会常务理事。

    【NO.5】

    1944年12月初就读于溆浦国立师范学院附属中学,聆听胡庶华做“读书救国”的报告。

    【NO.6】

    1945年春就读于邵阳湖南省立第六中学,1945年10月底任三民主义青年团区队副队长;1946年3月初参加“爱国学潮”,被开除学籍,从此与三民主义青年团脱离关系。

    【NO.7】

    1946年3月底就读于邵东廉桥三民中学。

    【NO.8】

    1947年秋就读于湖南大学(原民国大学),1948年任民国大学四零级副级长。

    【NO.9】

    1949年10月调中共邵阳地委资江公学学习。

    【NO.10】

    1954年7月调河北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训练团学习。

    通过网络搜索,把父亲读过的十所名校全面了解了一下,并整理出十份相对完整的“名校简历”:

    【NO.1】

    新化私立长鄄高等小学堂:又名长鄄小学,新学教育走在湖南前列,是民国有名的新式私立小学,也是湖南最早最知名的新式学堂。文献出处:一、孙文辉撰写并发表于《艺海》2014 , 000 (12) :171-178 的《走近大梅山》:“进入近现代,梅山地区在新学教育也同样走在湖南前列。如新化的长鄄高等小学堂,湘乡的白鹭湾陶龛学校与时代相适应的新型学校。”二、莫志斌和朱可鑫撰写并发表于《百度学术》的《民国前期湖南私立教育发展述论》:“湖南最早出现的私立新式小学堂,是1895年由湖南湘乡官绅集资开办的东山精舍和1896年新化前清秀才马莲仙创办的扶风义塾(新化私立长鄄高等小学堂。”三、靳环宇撰写并发表于《船山学刊2001年03期 》的《湘乡东山精舍创兴述论》:“东山精舍诞生过毛泽东、陈赓、谭政、箫三、易礼容等国际知名校友;然而由于办学较早,规模较小,所以现在各类教育书中多不述及,即使是专门治湖南史者也往往不知其底里源流,更未将之作为新教育的一个典型而专门提出。”

    【NO.2】

    隆回三中,百年名校;群星璀璨,人才辈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光绪二十五年(1899)创办的高平书院(高平小学堂),后来又历经永固镇校(五四运动后)、高平中学(1943年冬天后)两个时期;最初隶属于新化县,1951年下学期划归隆回县管辖,1952年12月初由隆回县人民政府接办,改名为隆回县第三中学。

    【NO.3】

    湖南私立邵陵中学:由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的中国同盟会会员贺民范在宝庆城内创办。贺民范,1920年8月22日与毛泽东、彭璜、姜济寰、何叔衡等发起组织湖南俄罗斯研究会,培养和帮助进步青年;推荐刘少奇、任弼时、肖劲光等加入俄罗斯研究会,又以该会名义介绍罗亦农、任弼时等到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举办的外国语补习学校学习;他参加了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工作,是湖南建党发起人之一,介绍刘少奇等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支持毛泽东等创办文化书社并在资金上给予帮助。

    【NO.4】

    成达中学:原鉴湖学校,今黄金井中学。1900年春,由公费留学日本法政大学的光绪癸卯科举人贺学海创办。为了绿化校园,贺学海曾安排栽种100棵小树,他亲手栽种的第一棵树木被保存下来,长成挺拔在校门旁的大树,枝繁叶茂、绿意盎然,树冠犹如一把大伞,盖住学校的半个操场;如今,古树和学校已成游览、合影景点,受到人们喜爱。

    【NO.5】

    国立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创办于抗日战争这一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艰难时期。1940年4月,国立师范学院(以下简称国师)院长廖世承呈请国民政府中央教育部,要求创办国立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核准后,6月成立附中筹备委员会,院长廖世承委任本院教育系教授朱有瓛为筹备委员会主任;7月,筹备告竣;8月20至24日第一次招生;9月16至18日第二次招生;10月开学,学院聘朱有瓛为附中主任,暂借国师第一院第二舍的李园为校舍;暂借期间用法币一千万余元在安化县蓝田(今涟源)的六亩塘购置土地30余亩,建筑永久校舍。1942年夏,校舍建筑完工;8月,自李园搬迁至六亩塘。1944年,日寇侵湘,为避战乱,6月搬迁溆浦,借赵家村和赵氏祠堂和民房做临时校舍。光复后,1946年8月奉命搬迁衡山县南岳大庙东廊(由湖南省立第十二中学让予),历史3年半。1950年2月,与湖南省立第十二中学(以下简称省立十二中)合并为省立衡山中学,并搬迁至衡山县城西街两路口原省立十二中校址所在地。至此,国师附中完成了它全部的历史任务,并相继由湖南省立衡山中学、衡山第二中学、衡山第一中学和衡东县第一中学薪火相传。

    【NO.6】

    湖南省立第六中学(今湖南省邵阳市第一中学)由湖南省教育厅督学、湖南一师校长、毛泽东老师张干,于1941年4月底在邵阳市府门口法院坪创办;素以教学严谨、校风良好、教学质量高著称,享有“湖南第三所好学校”的美誉。张干担任一师校长和六中校长期间,主编了《一师一览》和《六中一览》,严格规定和详明记载办学宗旨、训育目标、学校规则、教学内容、学生管理、考核制度、教职工职责、学校每日大事;特别注重图书仪器的设置和校风校纪的建设;广纳贤才,引来曾志素、苏缙如、石蕴山、马昌民、田仕清、陈其策、李度、胡子航、范公镇等大批名师。

    【NO.7】

    邵东廉桥三民中学的前身是南京三民中学。1929年,廉桥人熊冲在南京龙蟠里曾文正公祠内,创办了三民中学;蒋介石、于右任、戴季陶、邵力子等11人为校董;熊冲为首任校长。九一八事变后,上海沦陷,南京危在旦夕;南京三民中学全体师生撤退到湖南邵阳,以南京三民中学邵阳分校的名义继续办学(南京三民中学原址现为南京四中)。八年抗战,六易校址,辗转万里,于1941年定址邵东廉桥柑子山办学。解放后,三民中学由政府接管,更名新知中学,1953年改名邵东二中。无论是南京三民中学,还是湖南邵东二中,都有其曾经的辉煌;南京三民中学有熊冲、熊梦、魏荣爵、李柏荣等著名学者,学生中有徐竟、赵策等抗日烈士,有刘星堂、羊春秋等一代宿儒;湖南邵东二中有邱子行、肖糺声、舒民权、杨儒雅等教育家,学生中有邓爱国、肖应时、金庆培、周健、赵世荣等一代人杰。

    【NO.8】

    民国大学:1917年4月创办于北平,创始人蔡元培、董事长张继、教务长刘彦。1923年5月,迁入宣武门内太平湖醇亲王府(今鲍家街中央音乐学院)。七七事变后,先迁河南开封,再迁湖南长沙、益阳、溆浦,最后定校在宁乡;校长鲁荡平,教师有翦伯赞、刘豢龙、谭丕谟、陈天倪、张天翼、鲁实先、曾作忠等;1949年并入湖南大学。(补充:中国第一位留美博士、毛泽东就读湖南一师时的老师王长平1934年被鲁荡平聘任为教育系教授。)

    【NO.9】

    中共邵阳地委资江公学:是邵阳解放后第一所培训新干部的学校,由中共邵阳地委创办于1949年10月;每期培训3个月,结业后委派到各地开展革命工作;1950年2月,第一期220名学员分配到新化;8月,第二期80名学员分配到新化。

    【NO.10】

    河北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训练团:隶属于华北地区最高军政领导机关、建国初期六大军区之一的华北军区;创办于1948年5月,直到1955年大军区格局发生变化,才并入北京军区。一团在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安肃镇西张丰村,二团在河北省廊坊市。1954年6月26日,接受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的指示,负责训练五周年国庆阅兵仪式受阅部队;受阅部队从全军60个单位抽调编成,7月1日起,陆续在各自驻地开训,完成单兵教练、班教练和方队教练;8月,各受阅部队陆续进驻北京,完成合练和预演;10月1日,步兵方队、骑兵方队、坦克方队、空军战机分别经过天安门检阅台接受检阅。

    马氏宗祠旧址

    马氏宗祠创建于清朝康熙五十三年(1714);三修于1935年,于右任 [2] 题额;此图摄于80年代。

    补充资料

    [1]

    马之建(马子建):派名永柱,字良材,号石村。1925年出生于长鄄马氏家族。自1936年起,先后毕业于新化私立长鄄高等小学堂、新化高平永固镇校、邵阳湖南私立邵陵中学、隆回黄金井成达中学、溆浦国立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邵阳湖南省立第六中学、邵东廉桥三民中学、湖南大学(原民国大学)[2] 。1944年秋任隆回黄金井成达中学学生自治会常务理事;1944年12月初在溆浦国立师范学院附属中学聆听胡庶华做“读书救国”的报告;1945年春任邵阳湖南省立第六中学三民主义青年团区队副队长;1946年3月初参加“爱国学潮”,被开除学籍,从此与三民主义青年团脱离关系;1948年任民国大学四零级副级长;1949年4月参加“民大学生运动”,从宁乡串联到长沙,任纠察团团长;1949年6月在新化参加地下党员文诚生领导的地下工作;1949年10月调中共邵阳地委资江公学学习;1950年元月调新化高平黄信发动群众“减租反霸”,任工作组组长;1950年5月调邵阳地委整编;1950年底,作为随军记者开赴抗美援朝战场;1954年7月调河北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训练团学习。自1950年6月初起,先后任职于哈尔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炮兵政治部宣传部、牡丹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炮兵政治部文工团、北京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工团、北京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解放军文艺社、北京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师范学校、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湖南省隆回县第三中学。交往过的重要人物有万毅、钟赤兵、邱创成、唐凯、李俭珠、赵军、杨平、刘少奇、罗荣桓、傅钟、萧华、陈沂、陈其通、邹适今、胡庶华、鲁荡平、翦伯赞、张天翼、魏巍、郭永江(荒草)、高玉宝、梅兰芳等。一生钟爱诗词、文学、曲艺创作,代表作有“乐府诗体”古典诗歌《少司命》。

    [2]

    于右任: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清朝光绪五年(1879)出生于陕西三原。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中华民国开国元勋之一,中国同盟会早期骨干,中国近代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文化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尤其是担任监察院院长一职长达34年;同时也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创办人和复旦大学、私立南通大学校董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宝庆名门】长鄄马之建和他读过的十所名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nog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