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讲《手指》这一课,我们先学习字词,特别是课文里比较难的词语(钦电铃)(按弦)(薄弱),字音容易习惯性的读错。我是先让孩子们自己画出来练习,特别注意每一组的D号生,给展示读的机会,我们再集体纠错;然后使班级开火车读,第1课时我们的字掌握的还算比较牢固,再加上课后的几道题,课堂上我们有几次练习写的机会。
生字词讲完之后又提出问题,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提这个问题很多孩子一时半会儿想不起来写作顺序是什么。我就给孩子们搭梯子,比如说我们之前讲的《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是按总分的顺序写的、《牧场之国》是按总分总的顺序写的。这样举例之后,孩子们通过默读很快就发现这一课的顺序也是总分总,先写了5根手指的姿态,性格不同,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然后每一段详细写了5根手指的用处,姿态,性格;最后又总结了,手指就像全体的人一样团结起来力量大,没有美丑强弱之分。
然后,我们再感受本课的语言幽默。在这一部分里边,我觉得自己讲的不是太好,学生只知道修辞手法,拟人,排比,比喻设问等,很难通过读来体会语言的幽默。所以,这一部分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我只是让孩子们体会,他们体会的都不够好,我觉得不如拿某些句子,在意思不变的情况下让他们换个说法,和原来的作者的语言比较一下,因为对比教学法是我们经常用的教学方法,一比较就能发现作者的语言是非常活泼幽默的。
课后题:仿照本课的表达特点就五官某一处写个小练笔。虽然,在写作前我们就五官进行了认识,就五官的特点进行了回顾,但是孩子们写的好像不尽人意。特别是语言幽默风趣,这一点没有达到要求。
上面的两个片段里,第二个片段写的还好一点。但是,像第一位这样写的同学特别多,这就说明我的指导还不到位。
晚上,无意间看到一位有名的语文老师老师的30年前的教案。她写的太仔细太认真了,任何课堂上发生的一点问题,她都不放过,把它写进教学反思里,并且写上改进措施;教学过程比如教某个单词的过程,老师在黑板上画什么,手指着说什么,她都要写得细细清清楚楚;学生可能出现的写字母的错误的地方,不标准的格式有哪些?她都预设了,并且指出怎样订正;测验过后哪些学生哪个地方做错了,她都标注在教案本上;哪些学生的作业不认真,也要在她的教案本上签名,这一签就是几十年呀……
这是一位第一年上班老师的教案,从这里可以看出她对自己要求的严格。到后来,她成为名师也就不足为怪了。
这就是名师和我们普通人的差距,尤其是寻找自己和她之间的差距,好像离得有十万八千里。
一.教学反思,我们真的写得很好吗?想一想,真的不想手写教案。原因并不是懒,怕麻烦,而是教案有固定的格式,你想发挥都发挥不了。
讨厌了写千篇一律的教案,讨厌了写那些官话大话,看起来反思的痛定思痛的话,其实都是从教学设计上抄下来的。
另外,教案上的备课日期、上课日期(这两点最令人反感)、第几课时、总第几课时(写清楚很简单,写在哪个地方人家也要管是写在教案开头还是写在教案结尾,一不留心格式就错)、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小结、课堂作业、教学反思,这些都是常规的,还不算太难;难的是教案封面上要标注什么、学期计划是什么?要体现什么?学情分析?还没有教这帮学生,我怎么知道他们有的什么情况?
综上所述,你还想手写教案吗?不如下个模板,整个电子教案应付一下算了吧!
真正的手写教案就留给自己看吧!那才是真正的宝贵经验,反思理里有真反思,随心所欲,不想写教学日期就不写教学日期,不想写写教案的日期就不写写教案的日期,不想写总第几课时就不写总第几课时,不想写那些官话套话就不写官话套话,因为那是自己的……
综上所述,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教案的格式上,生怕自己的教案格式不对时,我们哪还有精力去很好的反思教学,好好的写教学反思、改进建议呢?人家检查的,看重的是的是格式,并不是内容,反思的有多好,改进建议有多好。
二.一直用假教案
在现在的教育圈里,找一份真教案,就是真正的手写教案,真正的按自己的想法手写的教案,不是照搬网上的电子教案抄的那种教案,实在是稀有的罕见物。
我们用的教案是什么情况?就是从网上下载,批批画画,最后写几句反思。
这样的教案导致我们脑子退化,真正上课时我们也不会用这样的教案上课,根本不会按这样的流程教。要么是根据自己的学情进行调整,要么是删繁就简,要么干脆就用另外的方法,不按教案上的来……
唉……
长叹一声!对这样的教案固定格式,有多少人和我一样的想法。不知道害了多少人?
让我们从网上下载,脑子退化,想都不想,不提笔写教案,不好好写反思,下节课还不会改正……这样造成了恶性循环。而教学反思是最重要的,是下节课教学优化改进的前提。
话又说回来,任何困难只要你想克服都能克服掉。我们不妨用两套教案吧!学习长辫子老师的那种认真劲儿,钻研劲儿,这才是重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