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12-30

2019-12-30

作者: 兰心草 | 来源:发表于2019-12-30 21:25 被阅读0次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我们最早的文字就是甲骨文,后来慢慢经历了小篆,隶书,最后演变成了我们现在的楷书,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一个深刻的内涵,今天我就来讲述关于“船”的汉字内涵。

        众所周知,任何一条河流,都是人类迁徙的难题:即使男人和女人们都学会了游泳,仍然会有老人和小孩,以及虽然不多但对于生存极其珍贵的工具,无法越过哪怕一条窄到只有一二十米的河流。造桥和造船都是庞大又漫长的工程,更关键的是,为这一条河流所建的船和桥,无法搬到不久之后就会遇到的另一条河流。想要迁徙的人类当时只想要渡过河流,却并不想拥有船和桥,不值得为此大动干戈。为了迁徙,他们需要一种“即插即用”的渡河工具。现代人习惯了用自己的工具来思考问题,而事实上,古人其实有更简洁的解决办法。多水的地方往往多竹,砍一些竹子,用绳子扎起来,就成了极其平稳的“筏”。如果没有竹子,用树木、芦苇都可以,只是竹子中空又平直,实在是做筏子的最佳材料。

          最早的竹子只保留在汉字里。《诗经·谷风》中还说:“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意思是说:要过浅水,直接游泳就过去了;要过深水,得用筏子和船才能远行。杜甫说自己在成都的草堂是:“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朝的诗人们,譬如李白,就是坐着舟船,从四川(蜀)过重庆(巴、渝),再过湖北(楚)、安徽(皖),直到江苏(吴)——如果谁愿意的话,还可以继续漂流,前方就是浩渺的海洋。顺流而下时,水流就是前进的动力。但在静止的水面,或者逆水而上的时候呢?聪明的古人早就发明了伟大的风力交通工具:帆。

    在古代,它不写成“帆”,而直接写作“凡”,最典型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是“”,直接就是画了一个船帆。古人早就忘记了“凡”的本源,可能是因为帆醒目地成为船只的标志,所以凡字就慢慢地变成了一个表示总括、举例、普遍一般的抽象字。但还有许多证据可以佐证“凡”就是古代的船帆,其中最有力的证据是“风”字。在古代,风和凤本是同一个字,繁体写作“鳳”,也就是“凡鸟”:凡+鸟。古人早就聪明地认识到,大鸟的飞翔有赖于风,正如帆的使用有赖于风。就像今天的小孩聪明地用飘动的柳条来画出没办法直接画出的风,古人则用和风必不可分的船帆,来表示无法直接象形的风——为了避免被直接认成是帆,又加了一个鸟字。好了,现在“方(竹筏)”有了“凡(船帆)”,就可以启程远行了!凡+方,这就是“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12-3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nqv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