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哪吒魔童转世,刷爆了朋友圈和微信公众号,
有人看到了父母情、有的人看到了出身论、有的人看到真人性,还有人看到了教育的负面
假设,如果灵珠顺利转世为哪吒,该是什么一番景象?我们尝试用策略思维来思考当下推演的结果。
条件分析:
师父:太乙真人,元始天尊的徒弟,第十二位大罗金仙的继承人(考核者之一)
父亲:陈塘关总兵李靖,世代守卫陈塘关,从话语来看为人刚正不阿,正义感十足,(后为托塔天王)
母亲:殷夫人,善良、母性十足的女武将,个性中含有叛逆和不遵世俗的隐含分子
推演:在此家庭环境的基础下,如太乙真人不喝酒误事,顺利让灵珠转世为哪吒,完成元始天尊的任务考核,那么升职第十二位金仙是顺利完成的。
(此处含有第二假设,元始天尊这样手可摘星辰的大咖,难道不知道申公公的野心和心思?真的偏袒太乙真人?非本文重点,略过,有机会再聊)
哪吒也应该和其两位兄长一般成为一个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十佳青年(原生家庭的优越),那么一切都变的很简单,可能由于天赋卓越要继承陈塘关总兵的位置,或者由于神仙的福缘,上到天界成就不一样的人生轨迹。
倘若无错,吾将平凡一生问题: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这部《哪吒魔童转世》没有了戏剧冲突,关于父母的母爱、出身的阶级问题,人性的善恶,这些层面如何体现呢?这个故事还是一个流传甚广并津津乐道的一部电影吗? 答案相信可想而知。
那么问题又回到了剧情中来,哪吒是一位谦谦君子,以下的所有观点:父爱如山?母爱如阳?善意谎言也是谎言?不该让孩子承受不该承受的压力?(敖丙肩负龙族希望)就化作乌有不存在了吗?好像哪吒是个好孩子,这一切都将成为一个弱存在。
这一切的根源都是因为当时的一个机缘巧合带来的讨论,灵珠对调惹的祸。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冲突的故事,更容易使得人性得到彰显,教育效果倍增?
原本都存在的观点,通过冲突(对比)将突显的更为淋漓尽致甚至更为发散,谁也不知道导演是怎么想的。
会哭的孩子有奶喝?在培训教学过程中,我们也经常使用案例教学法,或者举例子讲故事的方式来让学员更好的理解一个道理或者一个方法步骤、思维逻辑等等,
那么理解记忆是一种教学目标,我想从留存率的角度而言,引发学员深度思考更应该是教学的根本目标,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完成一个思考方式的转变。
当然现场授课的实战状况下,可能因为时间或者内容安排紧凑度等更方面的要求,会使得教学变的难以理想化。从教学者的作用而言,更应该完成一个引发深思的教学而不是一个靠背诵记忆的讲授。(作者教学观点,仅代表个人,不喜勿喷)
那么我们案例设计过程中,到底应该如何使得这个案例经典、引发思考和令人眼前一亮呢?
我想以下四点应该是案例教学案例编写中应涉及环节:
1、典型性
2、戏剧性(冲突性)
3、真实性(特别是企业内训课程,最好案例来自于身边的真人真事)
4、完整性(案例分析的结果关键因素)
所以案例教学要有遵从四点来完善案例:
1、通过典型性来吸引学员的注意力,要求案例与其相关、并直指痛点,
2、通过戏剧性来引发学员辩证思维的启动和讨论,加深思考深度,
3、事件完整性帮助学员分析案例过程与结果(要求)
4、事件真实性让学员进入到真实的业务场景当中。
讲到这里,问题就产生了三个:
1、好的案例如何获得?(访谈技术)
2、好的案例素材该如何改编成优质案例?(案例编写)
3、案例有了如何让学员进入到预设的案例教学路线上?(提问设计)
所以一个好的培训师要掌握案例教学的三个基本能力,如何学习呢?请关注作者或留下微信,我们可以有进一步的教学探讨,欢迎朋友和大咖的指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