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家校共读,我一直认为是一个大难题,特别是留守儿童比较多,家长知识水平不高的学校要推动这个工作应比登天还难的事情。今天听了黄学谦校长的《家校共读助力家校共育》的专题培训。解惑了我预判家校共读的难题,我想用三个关键词:引领力、设计感和送“蜜”说说我的思考。
引领力
文质老师说:一个好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我认为爱读书的校长一定是好校长,她将引领一群爱读书的老师,爱读书的老师一定是好老师,她将成就一批好学生。要实现家校共读实效,要有一个好的引领读书团队,团队引领者,需把共读书籍通读、熟读和精读,更重要的是把这本书读透,才有引领的感召力。
设计感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设计感,设计感就是有好的规划或方案。如学校推动家校共读需要有好的设计方案。设计好共读管理架构,从领导、分管领导、年级组长、班主任和共读部长,需要层层分工。方案的制定需要调动老师和家长读书的积极性。设计开启共读的启动仪式,启动仪式开启是共读成功的一半。设计领读的人,经过培训后成为真正的培训师,才能让人心悦诚服。设计共读人的心态,让共读不是负担,而是自我成长,自我成长的过程中能探索出解决孩子棘手问题策略。特别是要设计家长,尽量让每一个家长真正参与到共读活动中,并且设计环节要合理、有趣,设计的内容要能够真正引发家长的思考,让家长们能够全情投入、沉浸式共读,体验共读真正的意义。
送“蜜”
一个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里面打破是生长。家校共读用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力去影响家长,用有梯度,循序渐进方式激发共读学习热情;要用“蜜”一样的鼓励营造学习氛围;学会善于收集,善于总结,善于分享的过程实现自我成长。在共读一本书结束后,要对共读活动作总结、奖励和表彰,让共读人体验到价值感。共读后一定懂获得实效,让家长获得正确的育儿观念、科学的育儿方法、和谐的亲子关系,这样家校携手才更有力量。
张文质老师说: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教育。当然家校共读让家长真正成为家校共育的合作者和促进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