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每一天,我都觉得发自内心的欢喜,没错,是欢喜!如果你一定要问我遇见了什么值得开心的事情,我好像又说不出来。只是,我确实很喜欢现在的自己,遇事不急不躁,心情像是春三月的天空。
其实,在刚刚参加工作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不快乐,很不快乐。本以为是自己没有很好的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总给自己找借口说需要时间去适应。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快乐却没有如期而至。
期间,经历了漫长的自我疗愈,我拽着头发把自己从情绪的沼泽里拖了出来。当我终于学会了“悦纳”,才真正在做自己个性签名中所说的那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美丽地行走在这大地上……”
1
我留意到《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已经很久了,首阳书坊开业那天我就在书架上看到它了,然而真正将它捧在手心又是三个月以后了。通过这本书,我也回顾了自己这些年所走过的路。
阅读书前的我不知道,自己曾经就像和蛤蟆一样,总是为了别人的意愿而活,没有真正理解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含义。慢慢地,静下心来阅读才发现:原来心理咨询师的作用就是让病人自己悟出答案。
通过阅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全书,我发现不快乐的根源也许是自己依旧处于儿童状态以及偶尔处于父母状态,而不是处在所谓的成人状态。这本书的意义,大概就是帮助读者,向内寻找根源,发现自己,觉察自己才是这本书帮助读者最大的地方。
2
那么,什么是儿童状态?什么是父母状态?什么又是成人状态呢?
儿童状态就是“儿童自我状态”,简单点说,就是我们在长大后,依旧自动做出和小时候一样的反应,童年时的情感和行为处理模式和小时候一样,然后再次体验到童年时候的感受,这种感受好的坏的都有。许多感受与自己的父母和原生家庭有关。
父母的状态,就是表现的如同自己的父母,基本不是在挑剔就是在教育别人。父母状态就让自己犹如一个法官,一直再控诉别人,给他们定罪,然后顺利成章地惩罚他们,有时候甚至是自己判定自己的罪,谴责自己,但这些都是处于父母状态。
成人状态是指我们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它让我们能应对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现实状况。在成人状态下,所有的知识和技能能为自己所用,行事可以理性而合理,能够思考当下的事情,评估自己地行为,或者倾听别人对你的看法而不马上驳斥。
3
“你应该为你的行为负责。能帮你的人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其实不读《蛤蟆先生去心理医生》大家也知道要依靠自己,可是具体该怎么依靠呢?毕竟这个年代,我们读的鸡汤够多,知道的大道理,方法论也不少,只是我办法依靠自己走出不开心,活出自我啊。
这时候,我们也能够从书中找到答案,那就是:改变人们潜意识里的“自证预言”行为。所谓的“自证预言”是指,一旦我们在童年时决定了用怎样的态度和观点,就会在以后的人生里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
最后,请记得解开当下不如意状态的金钥匙:“所谓活得真实,就是真诚地回应当下的需求,打破从童年时延续下来的因果循环,打破过去经历的束缚,在自由中成为真正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