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读书笔记的之前,我将要写的片段(前5个部分)反复看了3、4次。对我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收货。
作为一个终身学习者,在这本书的自序和前言,笑来老师反复提到“学习”,我个人非常喜欢里面对"学习学习再学习"几个字的阐述:
我所说的“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是由三个动词构成的句子;在这个句子中,第一个学习是动词,第二个学习是名词,第三个学习是动词。所以我的意思是说:要先学会学习这件 事儿然后再去接着学习,这样才真的有意思。真的不是“学啊学啊学”的意思,更不是所谓 的“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
对我来说,我从未将学习看成一个要学习的对象,而是将它视为对手,认为战胜他就能得到我想得到的知识。就如同曾经我无数次查询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却忘了最根本的问题是:管理好自己。而在这写错误的定位上,我执着的去进行,去“克服”所谓的对手,最后都以失败告终。而我反省过后,归咎于:啊,我还不够努力,花的时间还不够。而事实是,我在这些个问题上错误的定位,导致了我用了错误的途径,就算彻底执行,也只会让我越来越厌恶学习从而失败,无法真正的成为一个学习者。
在笑来老师的阐述,人生最重要的概念是复利。他也就这观点做了详细的阐述。我非常认可他这一点:
笨蛋去找朋友借一只鸡,可是朋友也只有一只鸡,而家里的娃天天等着鸡下蛋吃。于是朋友 想到自己还有十个贝壳,在市场上可以换到一只母鸡,于是就好心借给笨蛋。然后,笨蛋去 市场上用十个贝壳换了只母鸡,鸡生蛋、蛋生鸡,过了一段时间,想起来当初的事儿,于是 抱着一只生出来的母鸡去市场上换了十个贝壳,拿回去还给朋友。朋友说,嗯?你应该给我 至少二十个贝壳吧?笨蛋愤怒了:你怎么可以这么无耻?!你明明借给我的是十个贝壳!那 些贝壳不借给我,放在那里也是放着,难道它们会自动变成二十个?我那些鸡可是我辛辛苦 苦养出来的,你什么都没干,就多要十个贝壳?!你太坏了…… 笨蛋之所以总是理直气壮,是因为他们思考不全面却以为已经全面。笨蛋忘了,那朋友其实 可以拿着十个贝壳自己去市场上换一只鸡,然后同样可以鸡生蛋、蛋生鸡……然后换回来更 多的贝壳 —— 虽然贝壳看起来是死的,放在那里也不会“自动”生成新的贝壳,但这并不意味 着说那些贝壳如果不被笨蛋借走的话就一定永远只是放在那里。

复利的作用超乎我们的想象,但是庆幸的是在智力上、知识上、经验上,复利效应依然存在的。只要能积累的东西,基本上最终都能产生复利效应。
而在阅读中,我发现笑来老师最重要的几点就是:
无论是在哪个行业,做什么,他都能准确的找到重点,并放大努力效果,使投入产出比更高。例如他坚信复利效应,并根据这个效应利用20年的节假日做到比常人多出1万小时的工作时间,从而达到回报;在办网吧的时候,他依靠搭建无盘网时成本降低一大截,利润相对就高;在参与招商的时候,他将本可以拿的提成换成一个柜台,从而增加自己的收入(相对于2万元提成而言)。其实他的付出和别人的付出没有太大的差异,甚至更少,但他就是抓准了这些点,使得自己的产出比更高。
在正确的位置上,不断加持杠杆,来撬动更多的机会。当他在新东方教书的时候,在闲暇时间,他开始写书(《TOEFL核心词汇21天突破》、《TOEFL作文6分作文》),开始运营blog,开始积累个人品牌(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域名)。这个阶段,我想是他最为沉淀的一个阶段,写作赋予了他更多的灵感和资源。互联网使他的复利效应以成倍的速度回报。
正视过去的自己,肯定过往自己存在的意义。在这本书中,可以看到老师很多个人经历的描述,他承认自己过去的不足,也肯定经历给予他的认知,也会对过往的自己感到无语。我认为这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一个很重要表现。如果一个人不接受过去的自己,那你如何去理解未来的你呢?
真诚的推荐各位阅读此书,以上。
ps:结合媛媛老师的学习效率一课的进行分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