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女士在头部互联网企业工作,但她觉得自己能力有限,在互联网企业的发展空间不大了,想看机会但又不知道能如何选择。
说起来,这位衡阳妹子的故事还是满励志的。她本来读的是大专,后来觉得自己竞争力不够,果断专升本,拿到了本科文凭。最初她进入了一家日企工作,虽然稳定,但也压抑,而且钱少。她想去互联网公司看看,但自己这样的背景确实不受青睐,于是她主动拓展人脉资源,积极准备面试,结果居然成功跳到互联网企业做审核类的工作。再然后,由于她工作能力不错,她又顺利跳槽到了目前所在的头部企业做海外游戏运营。
S女士性格开朗,擅长沟通,且适应性强,这些优势在目前工作中得到了发挥;但另一方面,S女士并不喜欢游戏,海外工作受到自己语言能力的限制,也遇到很多挫折,加上游戏项目变动很大,S女士觉得这不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轨道,于是决定辞职。辞职容易,可是未来怎么选择呢?
咨询过程中,我发现S女士常常表达这样的一种态度:我能力不足,在事业上也没有多大野心,在互联网这样的节奏里面,可能会被淘汰;而且我现在已婚未育,企业也不想要我……
于是我问她:“你当年学历一般,没有任何互联网经验,而你之前两次跳槽都成功跨界、跨工作内容,受雇企业也升级了。你是怎么做到的?”
当年的困难不比现在的小,而现在的她和当年的她却好像是两个人——不同的不是挑战难度,而是自信程度。
这个发展过程大约是这样:本来S女士有偏自省的特质,但随着工作遇到各种挫折,她开始从自省到担忧,再泛化到更广泛的层面,觉得自己哪哪都不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于是越来越丧……其实她连简历都还没开始投递。
聊到后半段,S女士清晰了自己想要什么,只是还是会担心转换的难度高。要说难度,肯定是有的,但是到底有多严重,不能仅凭自己想,还要去验证,而行动是最好的验证。去投简历,去找圈内朋友推荐,去整理自己的优势,积极准备面试……然后再看看实际反馈到底是什么样子。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艰难,那么放下包袱顺利跳槽;可能和预估的差不多,但更具体地知道挑战点在哪里;也有可能比预估更严重些,再分析具体原因想对策。有时候,就是要秉持这样的信念:办法总比困难多。
限制自己的,是自己;而这事的好处是,能解封的,也是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