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今天新课标的高考作文材料与故事相关,于是我也想写写我心中的一个“故事”带给我的启发。
故者,旧也,按“故事”的字面意思理解,故事指已经发生了的事,想着记忆深处的一些故事,不由得为这些故事给自己带来的激励而心生感激。在我们的一生中,一定存在着很多可能会激发起我们的正能量的故事,那些不同阶段的故事也会在不同阶段给我们带来一些正向启发,这些启发也是我们人生中前行的动力!
记得孩提时代,外公曾经给我讲过一副对联的故事,那个故事在我年幼的心里播下了我对文字产生了兴趣的种子,一定程度上也使我对学语文产生了一些兴趣。
对联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对联又称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有偶语、俪辞、联语、门对等通称,所以又称之为“对联”。
那时我在上小学低年级,外公讲这个故事的原因可能是为了激励我要好好学习,那是两个读书人对对联的故事。故事中两个读书人的即景对联内容是:
风吹蜂,蜂扑地, 风停蜂飞
李打鲤,鲤沉底,李沉鲤浮
从浅显的文字中可以看出风吹蜂和李打鲤的有趣场景,两个读书人的机智跃然纸上,我们可以从文字的谐音中也领略到汉字的魅力。外公幼时家贫,他没读过多少书,所以我想这个故事一定是他从别人或者从上一代人那里听来的,他讲这个故事的初衷是告诉我要细致观察和勤于思考,因此这个故事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正是基于对这副对联的兴趣,上中学后,当我偶尔从《语文报》、《语文月刊》等课外读物中,读到诸如历史上一些名人与对联的轶闻趣事时我就会寻章摘句地记录下来,甚至看到喜欢的课外诗词我也会随手抄在课本的封面或者屝页上,因此我中学的课本上总会有一些课外的对联及古诗词等。
诸如明朝神童解缙与财主的智斗才有了“门外千竿竹短命,屋内万卷书长存”这个有趣的故事;以及“二猿伐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一马陷足淤泥内,老畜牲怎能出蹄”,这些对联都是我当年记录在案的小故事,这此对联也反映了古人们的机智和才情。
记得我曾经抄在课本上的对联还有:
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湖
过南平,买蓝瓶,蓝瓶出南平,难得蓝瓶
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些对联中都包含着一个或者几个典故,简短的文字中也蕴含着一些道理,很容易激发人们对文字的热爱。
虽然我小时候没有读过《笠翁对韵》这本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但是当我后来知道和读到这本书时,我真正从“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中体会到了汉字的韵律和简洁美。
想到这本启蒙读物,试想如果我们在教育小孩的时候,也像当年外公给我讲故事那样,让小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就能汲取这些对偶之美和受到简洁之美的浸染,或许仅是一个小小的故事就足以调动起来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会影响孩子们的一生。外公讲故事的方式就是对孩子的最好教育方法,远胜于我们现在每天在孩子面前的耳提面命,如果我运用好这个方法,是不是也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呢?这就是今天我想起这个久远的对联故事后,给我带来在孩子教育上的一点新的启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