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工智能时代的德育倾向

人工智能时代的德育倾向

作者: 燊燊公子 | 来源:发表于2024-08-10 22:52 被阅读0次

    智能化,是AI时代的首要特征。如果说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的生产分别依赖人力、畜力与机械的力量,人工智能时代的生产,依赖的是大数据的算力。数据是可复制的,并不因被使用而损耗,反而使用能让数量增加、内容扩大。人们使用的许多信息、数据、软件、平台本身虽然有产权,但却需要在共享和交流的过程中实现使用价值。

    智能社会在智能技术加持下,生产着力点由注重标准化、规模化,转向注重个性化,对个体“体验”的要求不断提高。在经济形式方面,由让“人性去迎合生产物质”转变到“生产物质迎合人性”。在经济运作方面,由“以竞争为目的、合作为手段” 转变为“以合作为目的、竞争为手段”。

    基于此,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理想在于,一方面,要解决自然环境恶化、教育公平、老龄化与少子化等方面的社会问题,从而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基于技术、平台与数据等的共享,实现充满活力的、以人为中心、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如此,基于共享以实现“真正人性化”或“人的本质”成为建构智能社会道德秩序的基础。

    而且,相比AI,人首先意味着身体的存在,生物性的肉身、社会性的肉身和感性化的肉身,这些都是AI所不具备的。

    因此,德育需要改变思路趋向,帮助学生形成“人- 机”共生所需要的道德素养。在数据时代,德育需要培养受教育者关联性的思维方式,而非局限于竞争性的思维方式,促使学生认识到人的劳动与工作价值也将通过对“人- 事-物” 之间关联性的开发显现出来,以实现对工具理性下生产与发展的超越,进而走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在人工智能时代,实现人超越性的希望在于,基于共享平台、技术、资源等,通过将自己的兴趣、爱好、职业、潜力、内在气质和能力与外在世界多层次多维度关联起来,在完善自我、表现自我潜力的同时,满足他者的需要,通过自身的社会价值,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

    人是追求意义与精神秩序的动物,在人工智能时代,个体在不停的追问与反思中,会尝试从原子化的自我跳出,进而努力摆脱工具理性的宰制与物欲的奴役,重新回到超越性,追求生命的本真,并从中赋予生命以更高的意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工智能时代的德育倾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oel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