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书到用时方恨少,远近动静解读难——《绝句》备课思虑

书到用时方恨少,远近动静解读难——《绝句》备课思虑

作者: 伊川新区实小张会娜 | 来源:发表于2019-04-09 23:12 被阅读0次

    学校安排讲公开课,我准备了一首古诗《绝句》。这首《绝句》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名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在备课时,“门泊东吴万里船”的译文一时间难住了我。

    我脑海中的第一个反应是“门外停泊着将要驶向东吴的船只。”

    不过,从诗文的写作特点上分析,我又有了不同的想法。这首诗从视线的落脚点来说,有远有近,第一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近景,“一行白鹭上青天”是远景,“窗含西岭千秋雪”从视线上是由近及远,打开窗,视线由室内转向室外。那么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门泊东吴万里船”如果解释成“门外停泊着刚从东吴归来的船只”,思绪从遥远的东吴回归到门外的港湾,似乎也解释的通。

    但是,我又考虑到诗中的动静相间。“两个黄鹂鸣翠柳”,黄鹂是动,翠柳是静。“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是动,青天是静。“窗含西岭千秋雪”,开窗是动,千秋雪是静。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门泊东吴万里船”,港湾是静,船之欲行是动,就应该解释成“门外停泊着启程前往东吴的船只”。

    我查阅了几本古诗鉴赏的书,又在网上搜罗了诗的译文,也是众说纷纭。

    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想出不同的结果,自己也无法说服自己了!我在反复思考和对照后,参照教学参考书,有了这样的结论:根据诗的意境去体会比较:本诗前两句写景一近一远;后两句中,“千秋”,指时间久远,更显其静,而“泊”之船即将启程,是静中含动,形成了一静一动。这样远近交错,动静结合。船驶向“万里”之遥的东吴,空间延伸到无限远,更显江流万里、天地广阔的深远意境。如果理解为来自东吴的船停在门口,那么视线停留点是在不远的“门外”,空间就有些局限。综上所述,取“驶向东吴”意,似乎更贴合诗的意境。

    当然,诗无达诂,阅读者的理解角度不同也会有不同的理解,而作为小学二年级的古诗文学习,也并非方方面面要探本演源,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们从其字里行间去体会和感悟,诗文所传递的情感、意境、哲思、音韵、语言等方面的文化艺术之美。

    以上,记录一下我在备课中的一点小小花絮,为今日之工作画一句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到用时方恨少,远近动静解读难——《绝句》备课思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ogw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