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听人物传记的一些国外的人都没记住,但是国内的还是有一些印象。首先听了上海青帮杜月笙,我听了蒋介石的佩剑,具有东方希姆莱支称戴笠。由戴笠又延伸到蒋介石。为什么能记住,这些人呢?是因为我的性格和他们都有相似的地方,杜月笙是半个孤儿,最后成为上海的三大哼之一,还是有一些手段的,由于他从小被人欺负,没有钱,所以他就特别会团结弱小的人、不在乎钱、办事总是和其他人流出面子,所以他最后成功了,这个是他的优势,但同时也看出了社会阶层的差异,当他的老大被黄金荣和浙江卫戍区司令儿子抢女人被抓后,还是束手无策,由此看出,名还是不能和官员斗。即便你是很有实力的企业家,也会受到无形的网的束缚,说白了,国家也是一个机器,是为那些掌权者服务的机器,社会上会28法则,我们要努力向哪2的人群发展。
中国古语讲: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叫盖棺定论。杜月笙的葬礼在香港举办的,那个时候60岁的他已经没有什么金钱和地位了,但是在葬礼上还能有1000多人参加,确实也令人敬佩和学习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