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运营方法与方式
《运营之光》引言之学习

《运营之光》引言之学习

作者: 朋朋就是我 | 来源:发表于2019-05-08 16:47 被阅读31次

    从今天开始,我开始阅读《运营之光2.0(我的互联网运营方法论与自白)》(黄有璨著)这本书。对于引言部分,我摘录如下。


    运营是有“光”的。做好运营,往往既能打动用户,反过来又能让自己得到巨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如今的互联网世界,很多产品的体验和业务流程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同质化,差异越来越小以至于没有差异。于是,决定一个产品是否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因素,可能会越来越变成了运营!

    做运营,最大的乐趣和幸福所在,就是这种“你能够以自己为杠杆,撬动起成千上万人的愉悦和满足”的感受。

    黄老师曾经看到过一句话,这句话也成为了他运营生涯中的座右铭式的存在——唯有爱和用户不可辜负。

    互联网在国内的发展,也许可以粗略地分成3个阶段:

    阶段一(大概从1995年持续到2004年前后):互联网发展最早期——概念驱动时代。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互联网刚刚赴,线上世界一片空白,可玩的东西和可选择的服务不多,人们对于“到底什么是好产品”以及“怎么做产品”都还没有什么认知。所以,在这个时代,只要你做出一个还不错的新颖的概念,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有可能很快就能火爆。那个阶段的人,不管是用户、行业从业者,还是投资人,都在热衷于追逐概念,从门户到论坛到博客再到各种网游,都是这样。

    阶段二(大概从2004年前后持续到现在):互联网发展的成长期——产品驱动时代。在这个阶段,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各种线上产品越来越多。在竞争加剧的现实情况之下,各类互联网产品必须更加重视“用户体验”。这一阶段发展起来的很多产品,往往都是依靠体验取胜的。围绕着如何做出用户体验更好的产品,整个行业慢慢建立一些方法论。“产品经理”岗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火爆起来的。

    阶段三(大概从2015年很多同质化O2O产品出现开始,可能持续多年):很可能就是已经到来的运营驱动时代。

    简而言之: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整个互联网行业的产品能力普遍得到提升。随之而来的就是想在产品模式或产品机制上创新,可能变得越来越难——原因是:可创新的点可能早就被人做得差不多。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产品的体验和业务流程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同质化,差异越来越小以至于没有差异。于是,决定一个产品是否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因素,可能会越来越变成了运营!对于这些更为注重服务的产品,服务和运营在其竞争发展中的重要性远大于单一的“产品”的。

    事实上,并不是说产品不重要,产品的体验良好仍然是一个产品成功的必要条件,产品同样需要和运营之间保持密切合作,为运营提供足够弹药。只是到了这个时代,运营将会越来越成为市场竞争中的“胜负手”,甚至是:运营的策略和方向,也会更多地影响到产品方面的调整和改动。

    例如:当年的团购和打车产品,在最热门的时候,市场上充斥着成百上千个几乎完全一模一样的产品。在这当中,最后,像美团和滴滴这样的产品能够杀出重围,其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什么?产品背后的运营!


    从行业人才这方面来看,存在着类似趋势。

    在互联网的第一阶段,完全不存在所谓“产品经理”和“运营经理”这样的职位。当时,现在的产品人员和运营人员要做的事情都被叫作“策划”,基本都是一群“最早在网上泡得比较狠,同时也还算是有点儿想法”的人在做这件事,根本谈不上专业技能。

    到了第二个阶段,随着产品体验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个产品从设计到上线再到功能体验的反复迭代打磨的整个工作过程,慢慢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被“产品经理”这样一个独立的岗位提了出来,“产品经理”这个岗位的薪水也开始一路水涨船高。虽然好的产品相对还是缺少,但是,纯执行类(只管实现老板的各类需求)的产品经理,事实上,在供给端,比头几年已经多很多很多。

    但是,到今天为止,整个行业对于运营的理解,仍然是一团模糊。好的运营,更是极度稀缺。

    在作者黄有璨老师看来,好的运营,至少要有3~5年以上经验,熟悉内容、用户、活动等多个模块的运营手段,熟悉各类产品形态,有能力通过各种运营手段的组合,拉升一个产品大部分的主要指标数据,同时,还可以做到和产品之间的沟通无障碍,甚至可以出一些简单的产品方案。

    不夸张地说,在过去的这一年里,他见过的95%以上的团队,都如饥似渴、不惜血本地想找这样的人。但是,放眼整个互联网圈,这样的人太少太少!


    曾经,人们对运营的认知是片面和有偏差的。比如说,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大多数人眼里,运营=推广。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运营比推广远远复杂得多。

    运营首先需要极强的执行力和大量对于细节的关注。

    例如:哪怕只是推广一堂课,作为运营人员,需要考虑的方面,可能包括:

    (1)对于这堂课来说,我主要用来打中用户的点是什么?

    (2)如何通过课程文案说服用户们去相信我要传递给用户们的这个点?通过哪种表现形式(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哪种逻辑(讲故事、讲道理、摆出事实和论据)?

    (3)需要一个怎样的标题来刺激更多的用户打开并且阅读课程文案?

    (4)课程的报名流程是否流畅顺利?是否存在可能导致用户流失的不良体验或硬伤?

    (5)可能需要通过哪些渠道去完成对这堂课的推广?在不同渠道上完成推广的方式和手段是否要有一些细微差别?(例如:需要同时在10个微信群里分享课程链接,是否需要针对其中几个不同类型的群,写几个不同版本的分享转发语,并且在群里用不同的方式和群成员们互动?)

    但是,运营一定不只是执行和细节。事实上,“能够把执行和细节做到极致”可能只是一个运营人员刚刚迈上职业生涯的第一级台阶。

    以Uber的运营为例,进入中国市场之后,为什么Uber一开始需要瞄准外国乘客并且把他们作为首批用户?为什么早期的那些司机和乘客都要重点瞄准大量身在外企且收入中高端的精英阶层用户?什么时候该分别给司机和乘客补贴?补贴分别给多少钱更为合适?在开启补贴的阶段,怎样的手段可以实现投入和产出比比较良好的拉新效果?随着产品发展的阶段不一样,补贴这件事,瞄准的到底更应该是拉新,还是用户的消费使用频次……这一系列问题的背后,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决策链条(这个链条上的任何一环出了问题都会导致满盘皆输)而上述所有这些决策及其执行,在理想状态下,都依赖运营。

    运营往往面临的决策和信息极多,要做的事情也很杂,以至于:作为一个真正可以对产品负责的运营,最重要的职责就是——从100件事情当中除去98件不可能成功的事情,找出仅有的一两件能成功的事情去做好。

    在未来的时代,产品和运营之间的边界将会不再那么清晰,互联网从业者也会被提出新的要求:不仅做产品的人一定要懂运营,并且,做运营的人也一定要懂产品!


    成为一个好的运营人员,做上述提到的那种“被整个行业如饥似渴、不惜血本地想要寻找”的运营,其实,既需要具备强大的执行力和至少某一方面的一技之长(比如活动策划),又需要能够理解产品和运营背后的一些规律(比如早期的产品和一个已经成熟的千万量级的产品,它们的运营侧重点一定不一样)和各类产品形态背后的本质差异(比如社区类产品和工具类产品的运营逻辑一定有很大差异),还需要具备一些宏观层面的思考能力,可以真正对数据负责。

    就目前来说,此前在整个行业中,运营的繁杂、不标准和不被重视,国内互联网行业的运营从业者们不存在典型的成长路径。更多的运营人员只能纯粹依靠工作实践中的摸爬滚打获得提升。

    黄有璨老师工作10年多,其中8年一直在做运营。在此期间,没有任何人系统性地教过他“什么是运营”以及“运营应该怎么做”,全靠他自己悟、自己干,其中的痛苦和纠结,只有那些“曾经和他一样长期做着运营但是完全不知道该如何思考运营、甚至不知道自己方向 何在”的人才能体会。

    正因为如此,当他前后经历了近10款产品的生和死、高潮和低谷,他感觉到自己终于差不多想明白“运营是什么”以及“运营背后的一些逻辑和规律”,并且,能够按照自己的这些理解和心得去理解一些事情和创造一些成果之后,就有了一种特别强烈的表达欲望。

    因此,他在这本书里面,想要把他对于运营的很多思考和理解都逐一分享。这其中,有很多东西,从未有人谈论过和深入解读过。


    关于运营,黄有璨老师特别确信两件事:

    (1)整个互联网行业曾经低估了运营的价值。直到现在,行业里面大多数人对于运营的理解,仍然模糊和有偏差。这一类状况,终究会在未来几年之内得到改善,运营在行业中所占据的权重和重要性,也会越来越高!

    (2)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所谓“好的运营”。这既是行业的运营从业者们当前所渴望的,也是整个互联网行业发展的需要。

    黄老师有一位同事说过:运营的最大乐趣,其实就是“你在创造一个小世界,并且让人在其中获得了喜悦。”


    运营这件事的苦与乐

    运营干的事太杂乱和琐碎,毋庸置疑。但比苦更让人失望和灰心的是什么?得不到重视。

    黄有璨老师曾经分析过“为什么互联网公司的运营岗位的薪水明显比较低”,

    他的答案是(这个答案的发布时间是2015年年初——互联网创业最火爆的时候):

    (1)运营概念太广。写文案、陪用户聊天、做活动、填充审核内容等各种事情都可以作为运营的范畴,以至于行业里大家都在说,运营就是打杂的活。运营的“杂”和“广”带来的现实情况就是:互联网的运营人员从业门槛低、从业基数大,但是,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员,每天干的活,却只是各种纯人工的体力活,这类工作创造的价值有限,因此,薪水必然不高。

    (2)整个行业的发展阶段和需求,决定了——现阶段,整个行业对于研发和产品的更大。整个互联网行业,现在正处于一种爆炸式增长和发展的阶段,不仅创业项目层出不穷,传统行业也纷纷尝试“互联网+”。但是,如果想要做互联网或者想要做一个网站和APP,第一步一定是先把产品做出来!否则,如果产品都做不到,何谈运营?但是,N多个人,目前就是卡在“看不到产品”或者“不能很快看到产品”这个坎上……于是,整个行业开始缺乏研发人员和好的产品经理。

    至于运营,整个行业里面,目前两极分化更加严重,对于大部分产品,要么就是巨头公司(产品已经成熟,流量和用户都有很多,不太需要运营人员发挥多么关键的作用),要么就是创业公司早期(产品不成熟,还没有到需要运营人员来持续发挥作用的时候)。

    (3)研发需要懂技术懂代码,产品经理需要懂一堆方法论和各种原型工具,但是运营呢?似乎“是一个人都能出来说两句","是一个干互联网的人就能出来聊聊一个活动该怎么推广以及一个产品怎么做”。这样一来,很多团队里的运营的权重越来越被严重调低,虽然本来不应该这样……

    (4)行业里,绝大多数成熟的互联网公司,内部大多采用的是一种“产品驱动运营”式的组织架构。在这种组织架构下,整个运营团队基本被产品领导。同时,从定位上,所有运营团队成员的角色就会更像一个螺丝钉(只需要定期生产或整合出符合标准的内容,定期做出一些活动,或者维护好核心用户即可)。整个公司既不会对于运营团队有更高的要求或期待,也不会给运营团队更大的空间。

    从根本上说,这类架构本身,就没有打算给运营人员更多的发光发热的机会。这类架构导致的结果是:即使真的在运营岗位上能力突出的人,大多数已经寻找内部转岗去做产品。

    (5)因为运营岗位的从业门槛低,同时基本没有系统的方法论,导致大部分运营从业者(尤其是3年以下经验的运营从业人员)基本不是很懂产品,进而导致他们没有能力做一些可以驱动产品的事情。例如:从运营端出发,提出一套可以更好地为运营目的服务(例如一套维护和激励核心用户的东西)的需求。于是,他们更多时候也往往只能等着被产品驱动和主导,却没有能力去做驱动和主导产品的事情。

    但是,即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只要运营从业者能用心做事,仍然还是有相当大的机会能够发现运营的乐趣和美,也都会有一种特别幸福和满足的感觉。在这样的一些事情里,存在着一种来自于“运营人员和用户之间的某些心心相印”以及“互相被对方打动的时刻”的美感。

    做运营,最大的乐趣和幸福所在,就是这种“你能够以自己为杠杆,撬动起成千上万人的愉悦和满足”的感受。在黄有璨老师的运营生涯早期找不到方向时,支撑着他往下走的,正是那些可爱的用户们的期望和肯定!

    有一句话,几乎成为了黄有璨老师的运营生涯中座右铭式的存在。黄有璨老师也特别想要分享给每个运营人员。这句话是什么呢?唯有爱和用户不可辜负!借此话,与每位互联网人共勉。

    我也希望自己在接下来的章节中,能够发现更多运营的价值和乐趣所在,甚至能够找到一些关于运营的“信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运营之光》引言之学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okm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