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湖南师范大学
为了活着—— 读余华《活着》有感

为了活着—— 读余华《活着》有感

作者: businessbusy | 来源:发表于2018-02-27 22:20 被阅读0次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余华

       读《活着》之前,因了这个温婉的姓名,我一直盲目地错认余华为当代一位大有名气的女作家,或许同那个爱情界大红大紫的张小娴一样,有着细腻的文笔和柔软的情丝。然而我错得有点离谱。

       这样的误以为在翻开书本的一瞬间被彻底打破。照片里男人捏着一根快要燃尽的烟,皱着眉头望向镜头。老式的棕色外套使他看起来有些臃肿,我看了许久,读不懂他沧桑的面容中隐藏的神色,更看不透那道迷茫深邃的目光。

       照片下面简短地介绍着他和他的作品。

       与想象大相径庭的形象使我诧异不已,也更猜不透这本《活着》究竟会讲述怎样的故事,是细腻亦或是粗犷。我翻过页,迎上了扑面而来的朴实感,以及那些乡土气息浓厚的文字。

       他叫福贵,封建社会里被称赞为“败家子”的地主家少爷,在财富的包围中长大,伴随着父亲的责备与无奈,抵不过金钱驱使下的欲望和快感,迅速堕落为彻底的赌徒,然后不出所望且毫不拖泥带水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败家。从宽敞风光的老宅搬进小小的茅屋,父亲就那样凄凉狼狈地死在了村口。名叫福贵的败家子才开始后悔、愧疚,却终究于事无补。

       死神并未因强夺了老人的生命而心满意足,反而在不受控制的情况下猖狂得一发不可收拾。抽血过多死在医院的小儿子有庆,患病去世的媳妇家珍,以及后来难产而死的女儿凤霞,在工地上被水泥板夹死的女婿二喜,最后连原以为可以相依为命的外孙苦根,或许是受了双亲的召唤,也在不久之后意外离去。

       留下的,只有在岁月风霜中越发沧桑的,从小少爷变成孤寡老人的福贵。

       他用全部的积蓄,在牛市场买下了一头因太过苍老而面临宰杀的老牛,他给它取名“福贵”,他在村里人惊奇的目光中牵着它回家。余华在小说的结尾这样写: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微微晃动着身体……

       迟暮的老人在傍晚的风中用粗哑的声音唱——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故事至此结局。

       出生于六十年代的余华已经是个老男人了,喜欢抽着烟,在指尖升腾的烟雾里用他沧桑而沉重的文字固执地书写过往,毫不留情地揭露那些人类无法忍受的真实。这样的故事或许太过戏剧化,却又是那个残酷的年代里底层人民真真实实地面对着的生活。因为太过弱小,所以无力对抗死亡,能做的便只剩下了在一次次战败之后依旧死皮赖脸地活下去——像一块无法洗去的污渍,印刻在一个已经成为历史的时代里。

       余华曾在被问及“生活与幸存之间轻微的分界”时如是回答:我用第一人称叙述,福贵的讲述里不需要别人的看法,只需要他自己的感受,所以他讲述的是生活。如果用第三人称来叙述,如果有了旁人的看法,那么福贵在读者眼中就会是一个苦难中的幸存者。

       所以我们所同情的、不忍的,那些不堪回首的惨痛经历,在经历者眼中,不过就是生活。余华深知这一点,所以他将福贵定义为生者,而非幸存者。

       而事实上,这样的生活,或许根本谈不上“幸存”。

       我在初夏第一次读完《活着》。想起这个夏天母亲为鼓励我努力奋斗而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先忍受,再享受。她不止一次地说她爱极了这六个字,彼时我也在听到之后的一片沉默中暗暗赞同了它。然而在同一个夏天第二遍读完《活着》之后,我猛得就开始质疑这句话:忍受过后,是否真的就是享受?若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忍受过数次生离死别、忍受了大半辈子沧桑变化的福贵,又该如何享受余生的幸存?是享受与老牛相伴走过泥泞路的寂寥黄昏,还是享受万籁俱寂形影相吊的凄冷午夜?是享受田地间四处充斥的惨痛过往,还是享受大小坟头前过分滋长回忆的悲凉祭奠?生与死,究竟何为幸,何为不幸!

       死是一扇门,临终者走到门前跨过去,头也不回地去往一个未知的世界。或许他并不伤感,或许他只觉得得到了解脱,他有何不幸?却是所谓的幸存者们,在饱受煎熬折磨之后,依旧要披上伪装,用虚假的不堪一击的坚强在现实中挣扎下去,他们又有何幸运?

       那为什么要活着?

       余华在1996年的一篇自序中有这样一句话:《活着》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这是福贵活着的理由,亦是所有幸存的不幸者挣扎的根源。

       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你就毫无反抗余地的被选择成为“活着”的一份子,开始走上成长、变化、成熟的历程,最后是衰老。你迎接无数次新生,也目送无数次老去,你经历过曾经难以想象的生离死别与大悲大喜,你不止一次觉得疲惫不堪,可是这一刻,你依旧活着。

       所以中国人总结出一句非常有道理的话:好死不如赖活着。

       找不到全然无法抛弃的情感,寻不到任何依赖至极的情怀,七情六欲都不是你活下去的理由,只因为在这短暂而又漫长的一生里,每一分每一秒你都是“活着”的一份子,于是活着在无声无息中悄然成为你内心最纯净无暇的信仰。恰好,无论善恶的每一份初心都在指引你成为虔诚的信仰主义者。

       忠于信仰从来不需要理由。

       于是每个人都不需要理由地活着 ,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活成活着本身。

       还未过满十八个年头的我在懂事以后,还未曾身临其境地经历过死别,未曾亲身感受它所带来的撕心裂肺的悲恸,我只是简单平淡地同我的亲人一起活着。而那些偶尔听闻逝世的人,不过就是从曾经习以为常的谈论和相遇之中,霎时间变成了过往,最后会被人遗忘。

       终归没有谁没了谁,就不能好好活。

       没了亲人的福贵,在白了青丝、弯了腰背之后,为了活着而渺小地活下去。你同他一样,却比他幸运,更比他幸福,那同样为了活着而活下去的你,就该活得比他坦然。自怨自艾的生活太过压抑,怨天尤人的态度可谓愚蠢,这繁华世界里一切生灵所畏惧而又苦苦追寻的,逃避却也逃不开的,终究不过两个字:活着。它是你与生俱来的权利,也似乎成了你无法推卸的责任。

       那就去承担你的责任,享受你的权利。

       为了活着,好好活着!

                                                                                                    作者:沈逸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了活着—— 读余华《活着》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olv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