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忆力这种东西很难说的,有些东西你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但是有些东西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的淡去。看书时,不妨给自己留下一些笔记,哪怕只是只言片语,对于以后的经历也弥足珍贵。
最近越来越感觉到这样的一件事,就是如果你没有做一些笔记,那么你之前看过的书,你只记得书名,而对书中所讲的故事人物情节会模糊不清,当被问起时,总是会有些许的犹豫与懊悔。犹豫着书里到底是不是真的有这个人这件事,懊悔着为何当初没有做一点点的小笔记,哪怕只是只言片语的也好,至少有点依据让自己回想起来,这本书其实是写着这样的一个故事,这样的情节是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发展的。
为什么越来越有这样的感觉呢?这要从一件事说起。
最近《花千骨》电视连续剧可火了,什么花千骨游戏也跟着火了起来。但是作为看过《花千骨》这本小说的我来说,电视剧改编得真多,可是看到周围的同学们都在追剧,我也加入了这个队伍之中,刚刚开始就怀疑起自己的记忆力起来。
因为第一集就出现了墨冰这个人物,可是作为看过小说原著的我来说,这个人物在小说里可是到准备结局的时候才出现的人物哪,这这这不是情节改动得太快了?还是我记错了原著小说的故事情节?
于是乎,我就开始有些不开心了呢。因为我开始怀疑其自己的记忆力,并且后悔当时看小说的时候,没有能做一点点的笔记。刚刚看过小说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记忆力超好,哪怕间断的看(因为那时候并没有时间一整天或者每天都看,只是间断的抽时间看看。)我也会在隔了一个多星期或者大半个月还记得自己当初看到了哪里。但是如今同学知道我看过原著小说,都问我结局怎么样。我又担心自己会不会记错了故事的发展情节,而让同学误以为我是乱编的,根本没有看过原著什么的。当时心里真的是纠结万分哪。
其实被问起结局时,我确实有些记得,因为那是2012年我看过的原著,现在都2015年了,也有将近3年的时间了。我也不敢确定自己是否记得的结局是不是跟原著一样,,所以我也只说了个大概,并不想详细说明。
相信追剧的人都明白,等待是一个多么的痛苦而折磨的过程。比如说,一个星期更新两集,同学在看完这更新的两集之后对于下一集的期待值是很高的,因为被吊足了胃口,却得不到满足的那种心里痒痒的感觉,其实还是很难受的说。
而追剧的人对于之前看过原著的我,自然是 不放过。追问着下一集讲的是什么的时候,我却底气不足,不敢说,因为我真的不一定能够记得。这就是没有做笔记而导致的模糊记忆。
这让我明白了一件事,就是当我被问起时,才发现,原来我只记得了故事的结局。其他的细节问题,或者整个故事的脉络,也是模糊不清的,加上如果同时又看过类似的小说,那么很容易把另外的小说情节添加到了这个小说情节中而浑然不知。
所以我很想再重新看一遍原著,无奈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只能捶足顿胸。
还有一件事,就是假期的时候,我陪堂妹去逛书店。她说,老师要求要看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拿着书,沉甸甸的在手里揣着,回到了家里。她忽然问我来,说,堂姐你是不是看过了呢?我说,那当然,我小学的时候都看完了四大名著。一个小孩子的问题我都会被难倒吗?我心想,一定不会。本来想得意一番的,但是后来发现,我确实是看过了四大名著,但是被问起三国与水浒的时候,我还是会把宋江和刘备弄混淆了。
这样子多没面子啊,可是也正是这样的没面子点醒了我。
无论以后我读什么书,如果希望自己能够对于一本书有所记忆的话,我希望自己都要做一些读书笔记,记一下故事情节也好,记一下自己感觉书中有感悟到字句也好,记一下哪怕是一句话自己一看就没有道理的喜欢的句子也好,总之,我充分理解到记笔记是一个好习惯。笔记会在你需要的时候,跳出来帮助你,尽管你也不知道它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帮到你。
人的大脑结构很复杂,有人说,大脑把人的记忆力分别装在了不同的格子里,当你需要的时候,才会被调动出来使用。
但是我个人认为,人的大脑要记起一些东西,其实是需要刺激物的。比如触景生情,如果没有遇到这样的情景,那么类似的情感也得不到调动,因为没有刺激物就无法唤醒大脑中沉睡的记忆。
所以我们做笔记就是为了给大脑唤醒记忆提供一些刺激物,让我们在需要这些记忆力的时候,可以被唤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