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学习时,解释法(学生把主要的思想解释给另外一个人的)和检索练习之间有什么差异吗?
在最新的心理学研究中,一组研究者解决了这个问题,比较了在学习时使用解释法和检索练习法的效果差异。
另外,他们使用解释法或者检索练习法,是在学习的两个相关的文本之后效果好,还是在学习两个相关的文本期间更好?
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这两个学习活动为什么不一样和如何不一样的。
解释法VS检索练习法
这两种学习活动的主要差异是如果你被要求去给某个人解释一个想法,你需要加上“社会临场感”。
这里解释一下,社会临场感就是你在和其他人沟通中对他人的感觉。
检索练习法不需社会临场感。
解释法需要你组织和详尽阐述你试着传递给听众的想法。
为了让听众理解,你需要提供很多细节,因此就能够对信息进行深入加工。
而如果你只是被要求从文本中简单地检索几个想法,你很有可能不会阐述或者重新组织材料的结构,至少不会准备向某个人的解释。
学习期间VS学习之后
想象你被要求学习两个相关的文本,第一个文本以更抽象的方式介绍了话题的主要思想,第二个文本加了例子,显得更具体。
在阅读第一个文本后(也就是学习期间)或者阅读两个文本之后(也就是学习完毕之后),使用解释法或者检索练习法。
为什么区分学习期间和学习之后呢?
在学习期间使用解释法或者检索法,对学生的元认知监控有好处:学生们能够认识到知识的漏洞在哪里,并且有机会在第二个文本的学习中去填补这些漏洞。
在学习之后,对间隔练习有好处。
比拼的结果
一组研究者让学生研究两个相关的文本,然后要求他们解释文本的主要想法给一个假想的人,或者把他们记得的所有东西都写下来(也就是书写检索练习)。
另外,他们让学生在阅读文本期间或者阅读文本之后开展他们的学习活动(学习期间VS学习之后)。
他们发现学生"在学习期间使用解释法"表现最好,其次是“在学习期间检索练习”,再其次是“在学习之后使用解释法”,最后是“在学习之后使用检索练习”。
因此,在学习期间,使用这两种学习方法效果最好。
另外,解释法胜过检索练习法,表明解释实际上有助于知识的内建和维持。
有意思的是,研究者组织了另外一个实验,他们要求学生口述文本的主要想法。
在这个实验里,他们没有发现解释法和检索练习法的任何差异。
因此,看起来“发出声音进行思考”触发了知识的组织。
检索练习本身并不是决定性的驱动因素,但是当我们解释想法给某个人时,“社会临场感”和相关的知识深加工看起来抓住了有效学习的关键点。
结论和展望
研究者认为,如果在真实的教室中使用真实的材料,应该可以更好地验证这些假设。
他们在学生中做了这个实验并且比较了三种不同的情况:通过视频的解释法,摘要法和重新学习法。
他们发现通过视频的解释法和摘要法能够提高学习效果,而学生们更喜欢通过视频的解释法。
结论就是,通过视频进行口述的解释法提高更能提高学习效果。
作者简介
奋翼,知识的探索者和践行者,喜欢分享真诚而有趣的智慧,微信公众号“心际花园”创办者,目前发布文字数超过二十万。如果你喜欢,就关注微信公众号“心际花园”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