檩子:从昨天开始,估计你和我一样,都在被“基因编辑婴儿”这条新闻刷屏。
据报道,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11月在中国诞生,她们的基因经过修改,出生后就能天然抵抗艾滋病病毒HIV,100多名中国科学家迅速联名对这个激进的实验进行联合反对。
对此,浙大生命科学院教授王立铭的评论,被很多人转发:
如果一个人想要他的孩子获得更多的肌肉,更高的个子,想要金发、双眼皮、高鼻梁,怎么办呢?更甚者,如果他想要孩子同时具备高智商、强大的语言能力和分析能力、还有领导气质呢?
如果刚才你还没觉得担忧,现在应该嗅到了巨大的危险了吧?基因编辑会不会让人类变得千篇一律,毫无特色?更重要的,基因编辑会不会塑造人类永恒的不平等?
如果真如上面这位教授所说,有一天,基因技术能为爸爸妈妈们塑造 “完美婴儿”、“完美孩子”,人性能抵御其中的诱惑么?(文末有投票,不要忘了说说你的看法)
花友@桃金娘是一位大学老师,也是一位妈妈,她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几个月前还写了一篇科幻故事:未来日子里,基因技术已经真的能打造 “完美小孩”,这个小孩会是什么样?他能聚齐人类所有的优点么?你会渴望自己也有这样的小孩么?
今天和大家分享这篇故事。当时读是科幻,现在竟然感到有种让人震撼的真实感!
本文由小花生网友 @桃金娘 发布于小花生写作计划,原文标题:完美婴儿
大多数准父母并不奢求得到一个 “完美” 的小孩,他们会有朴素的期待,孩子健康、聪明、活泼、可爱、乖巧就够了,最好还能遗传些自己的禀赋和性情,若是还能在提出些奢求,比自己稍微好上那么一点点,就真的足够了。
林赛夫妇就是这样的一对儿。
在这个竞争异常激烈、学习生涯漫长、生育率极低的时代,他们能在27岁的时候出色完成整整二十年学业,30岁经过培训选拔顺利进入职场,33岁前组建家庭,并在35岁前开始备孕,这已是极大的人生成就了。
儿女的问题,父母都懂。当林太太的母亲看到女儿 “基因规划” 的预约单、得知自己的女儿将要成为母亲时,情不自禁地流出了两行眼泪。
林赛夫妇对他们的孩子仅仅怀着朴素而简单的期待。深知世事艰难的他们不愿小孩有太大的压力,只希望孩子能比曾经的自己过得稍微轻松一点,顺利一点。
收到预约单后,他们平心静气地等了三个星期,按照预约的日期和时间来到 “基因规划” 办公室——这是所有母婴医院必备的办公室,所有成功宝宝的第一站,所有幸福家庭的起跑线。
一名四十岁左右,编号H021,有些微胖的女性接待了他们。接待员向林赛夫妇简单介绍了“基因规划”的目标与意义:
“对孩子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让每个孩子有备而来”,“让每个人成为更好的自己”等等,她的声音温柔而又充满耐心,却也带着几分照本宣科的公务感。
“基因规划”的理念,林赛夫妇这一代人早是熟人于心了。他们从小到大都在接受这样的人生观:从一日三餐到升学求职,从恋爱结婚到生老病死,一切的一切都必须经过细致严谨的规划。只有趋利避害、扬长避短,才有可能成功。
生儿育女的大事理应如此,从基因开始规划更是天经地义。
H021把视线转向面前的电脑屏幕,打开林赛夫妇的登记页面。
所谓基因规划,操作起来其实也就是帮助准父母们完成一系列选项,形成一整套目前科技可行的基因干预方案,然后交由医院在怀孕初期实施干预,用医学手段让胎儿的各项发育朝向预先规划的方向发展。
尽管孩子的大多数特质遗传自父母,但依然有不少细节可以进行微调和修正,毕竟在漫长而艰辛的人生旅途中,从起点开始的一点点偏差都很可能对整个人生带来重大的影响。
“那么我们就开始吧。首先,你们想要的孩子性别是什么?” H021问道。
“男孩!” 夫妻俩异口同声地回答。两人相视一笑,似乎早有了默契。
H021微笑着点点头:“啊,两位都喜欢男孩啊,也是难得。” 她轻轻点击鼠标勾选了 “男性” 一项,随即选择页面的内容也有了些变化。她扫视页面,说:“那么,孩子的出生月份最好是上半年,三月前最好。”
“这个我们明白,”林先生点点头:“现在都是按照自然年份入学,所以大多数下半年的男孩都比较…… 麻烦一点。”
许多权威调查早就表明,一二三月出生的孩子,他们的升学率和入职率都明显高于同年十到十二月出生的小孩。
H021在日期选项上打了几个勾,随即把页面下拉了几行:“综合两位的智力指标,孩子当然会很聪明的。你们还有什么具体期待吗,比如,特定的职业倾向?”
林太太笑着回应:“总是希望能更聪明点的呀。”
林先生则抿紧嘴唇凝视H021,他知道所有的选项,一经选择都会有潜在的后果。
H021抬抬眉毛,依然是照本宣科的口气:“没错,没错,没有哪个父母会嫌孩子太聪明。你们这里是有5到10分的上调空间,不过我们还是要综合评估一下。就比如说,” 她很快地扫视了一下夫妻俩的体格:“你们该不会希望孩子能成为运动健将吧?”
“唉,我们俩的体育都很一般。” 林太太摇摇头。林先生忽然补充说,“不过男孩子还是要喜欢些体育才好。”
“那当然,那当然,我的意思是,可不可以适当减少他对户外活动的兴趣?比如,他会对体育类的话题很感兴趣,也会喜欢看电视体育比赛,但未必非要出去踢球,这样不是更好吗?” H021把鼠标停留在一个选项上。
林太太好像一时不知该如何选择,转头看看丈夫,她所认识的绝大多数男性都是这样的 “体育频道爱好者”,而不是身体力行的 “体育爱好者”。
林太太觉得这似乎没什么不妥,可林先生略有些不满:“可这也不能算是喜欢运动。”
“嗯,那我们可以让他比较喜欢室内的体育运动,比如,棋类或者桥牌?”
H021看出了林先生不太满意的眼神,接着补充道:“两位应该明白,如果智商分数过高,会带来行为与心理上的一系列变化,最常见的就是性格内向、合作性差等,这些性格特点,本身就不适合体育活动。”
“就算不考虑智商,如果孩子比较喜欢户外,那势必会增加各种社交、交通成本,客观上这也会大大影响孩子的学习效率。更何况,喜欢户外运动,还会有一定的意外风险。综合考虑,如果不是培养专业运动员,运动兴趣这一点实在是弊大于利啊。”
林太太叹口气,垂下了头。可林先生依然有些固执地说:“我们觉得学习并不总是最重要的,我们希望他能够健康快乐,无忧无虑地长大。”
“要是这么说的话就简单多了,” H021 把页面下拉了一点,看着其中一行念着:“健康快乐……现在多数的青少年健康问题都和学习成绩有关,所以我们可以适当降低他对于外部评价的敏感度,钝化他对于压力和焦虑的感觉,这样会比较容易让他有快乐感。”
“那是什么意思?会比较没有压力,没有进取心吗?” 林先生问。
“嗯……也可以这么说,”H021耸耸肩:“upside是无忧无虑,downside就是不会给自己压力,有点不求上进的意思。”
“那可不行。” 林太太啃起了指甲,这是她焦虑不安时候的小动作。
“可我确实很为难,你们又希望孩子专心好学,又要喜欢户外活动;需要积极上进,却还要健康快乐...”,H021皱着眉头,熟练地在选项框里勾选着。可是每一次勾选后刷新,页面上都会出现相应地警告或者说明。她操作了一阵子,颇感为难地说,“依我们现有的技术,这样的规划组合暂时无法达成呢。”
“那就让这孩子多保留一点自己的个性吧,嗯,就是我们自己的孩子。” 林先生似乎有意压低了声音,仿佛这是个令人害羞的要求似的。
“OK,咱们来看看……当然可以强化他一些个性特征,比如……” 她又扫视了夫妻俩一眼:“看两位的基因分析,孩子应该是比较活泼可爱的,只是会有些小执拗。”
“啊,这样很可爱!” 林太太终于露出一点期待的笑容。
“嗯如果我们强化这些个性,那么他的执行力会相应地降低,比如会出现……”
“顽皮、偷懒什么的,这些我们都可以接受。” 林先生插嘴道,同时朝着妻子点点头,想给她打气。
“可比较麻烦的是,他的操作精确性也会降低,也会固执于自己的错误,比较难以改正 ……” H021瞥了一眼林先生:“这个可以接受吗?”
“那也不行啊,这可是严重的学习障碍呢。” 林太太连忙否决。
“精确性可以通过反复操练来慢慢提高,我更希望他能坚持自己的本色。” 林先生的意见似乎与妻子出现了分歧。
“没错,没错,”H021 也表示赞同:“相对活泼的性格往往会削弱精确性,所以大多数父母都会偏爱安静内向的性格。不过呢,只要确保有充分的操练时间,养成良好习惯,那精确性确实是后天可以弥补的……”
她熟练地勾选了几项,在刷新页面提示后,她继续道:“哦,还有一点,活泼的孩子喜欢想象,所以很容易分心,他对许多事情都会产生兴趣,这样也非常头疼。”
“我们可以让他更专注一点吗?” 林太太问。
“当然可以,我们可以提升注意力的强度和水平,但我们暂时还无法规划注意力的走向。如果你希望他更加专注……” 她用鼠标把一个滑块往上拉动了三格,再次刷新页面,她摇摇头咂咂嘴道:“系统不允许提高这么多唉!” 她又尝试了一次,只往上拉动了一格。
这次页面上出现一个红色惊叹号的警示。
“系统只允许这么一点改动,因为这是男孩,相对活泼,有点固执,所以我们一般不建议把他的专注度提升太高,毕竟我们无法预料他将来会专注于什么,万一他把心思用在学习以外的地方了呢?或者长大以后,花心思钻研一些离经叛道的事情呢?两位都是受过规范教育的合格公民,应该能够理解的对吧?说到底,我们希望所有公民的智能与情绪水平都处于稳定均匀的可控状态下,这无论对他个人、对你们家庭还是整个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
“哦,” 林太太听完这番话,心里翻腾出稍许的挫败感来,她有些失望地叹了一口气:“专注力不能上调,也就是说,这孩子会比较容易分心吧?”
“是的,就目前已经完成的规划来看,将来他在同龄人中的专注度并不会高。” H021有些抱歉地看着夫妻俩:“不过他会是个机灵、活泼、健康、有趣的孩子。”
林太太看看林先生,眼神里带着点哀求的意味。她想到了投身于艰辛而漫长学习二十年的自己,一个无法静心学习的孩子,无论给自己还是给家庭都会带来无穷无尽的苦恼。
林先生叹了口气:“那能否让他稍微再安静一点?”
“嗯,我看看,” H021退回到上一页面,“我们可以调低这孩子的活跃程度,让他对环境不那么敏感,这样就可以更专注于眼前有限的学习活动。”
“什么叫对环境不敏感?” 林先生好奇道。
“比如他可能不太会关注旁边人的活动,这样就不容易受到干扰。我们还可以增加他对重复练习的耐受力,这样他就更温和耐心,不容易感到厌烦。这些都能极大地提高专注强度与时间。不过呢……”H021 继续在若干选项之间来回切换,似乎在寻找最协调平衡的方案:“活泼的性格会让这孩子比较麻烦,再考虑到荷尔蒙的影响,我们必须同时调整荷尔蒙的水平。”
“可这对身体会有害!” 林太太感到难以接受,身旁的林先生也愁眉紧锁。
“完全不用担心,”H021微笑道:“上个世纪接近90%的人都戴着眼镜,可现在植入终身镜片,做一次小门诊手术就可以一次性解决视力问题。荷尔蒙调节就和这门诊手术一样简单又安全。说实话,现在大多数男孩都在接受不同种类的荷尔蒙调节,比如让他们提前发育,早点成熟,跟上女孩的步伐,也更便于规范的教养管理。对于比较冲动活泼的男孩,我们也能用荷尔蒙手段让他们更加整洁、更加安静,更加细心,性情上也更加平和温顺。他会更容易听从父母与老师的教导,更愿意配合指令规范地执行任务……”
“这听起来,简直就像是……别人家的孩子。” 林先生忍不住插嘴。
在他朦胧而遥远的童年记忆中,自己总是那个活泼稚拙,萌蠢可爱的小孩。他还依稀记着当时爸爸宽容的微笑,还有妈妈疼爱的呵护。那时候候每一次跌倒、每一次闯祸、每一次犯糊涂和出洋相,在他们眼中都是世间最美丽的景象。
五六岁后,父母那曾经温暖的宽容与呵护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无休止的监督与苛责。
就像所有的孩子一样,幼小的他开始奔走于各种学习机构之间,在每月甚至每周的排名考试中慢慢长大,长成父母老师期待的成功少年。可最初几年的温暖记忆,宛如夜空尽头的依稀微光,总在内心深处若隐若现,若即若离。
他时常会渴望能够回到过去,自由地奔跑、跌倒、爬起再来,也渴望能自由地试错、犯傻、冒险,用自己的节奏和方式去探索这个世界。正因如此,对于养育自己的孩子,他也始终怀着些执拗的想象:想象着一个小男孩在草坪上笨拙地踢球,在一张白纸上随意涂鸦,甚至只是懒洋洋地躺在地板上发呆。他甚至会偷偷地希望这个孩子更顽皮一些、更糊涂一些、也更勇敢一些——也许这才更像是真正的自己吧。
是的,他只是期望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孩子。
“所有的孩子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H021推开鼠标,身子向后靠在椅背上,两手摊开,开始陈述一个显而易见的人生道理:“两位应该明白,所有的孩子都是我们社会的珍宝,我们有义务把每一个孩子精心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合格公民。我们不能听任他们自由发展,因为我们承受不起这个后果。”
她的眼睛里流露出某种真挚的东西,这让林赛夫妇感到不安:“林先生,林太太,这孩子不是你们俩的私有财物,他是属于整个社会的宝贵资源。尽管孩子与生俱来带有父母的一些特质,但他必须在短短20年里,通过一系列标准化、统一化的考试与选拔,成为合格的公民,才能获得工作、家庭和育儿的资格。两位作为选拔制度的受益人,相信也愿意基于自己成功的经验,帮助你们的孩子在成功的路上走得更快更好吧。”
林先生闭口不言,林太太似乎被说服了,颇有些动情地点点头。
“所以呢,我们才必须通过基因规划,让孩子在起步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扬长避短,为他们将来的发展打下第一块基石。基因规划曾经帮助新一代的孩子长得更高、眼睛更大、皮肤更白皙,也曾经显著降低了视力缺陷、注意力缺陷和识读障碍这些影响学习的问题,现在我们有信心再进一步,让孩子变得更精确、更耐心、更冷静,也更有执行力和服从性,让他们更加善于学习和考试,我相信这也是你们的期待吧。”
“是的!是的!” 林太太眼含热泪地频频点头,她已经完全被打动了。无论是对丈夫的爱,还是对可爱孩子的期待,在H021提到 “二十年的考试与选拔” 的那一刻就全部崩塌了——在那艰难的二十年里,她自己曾无数次几近绝望地祈祷:希望用健康换取智商,用快乐换取忍耐,甚至还渴望用哪怕几年的寿命,换取一次重大考试的好运气。如今,孩子的人生筹码正被她握在手中,她必须放下私心杂念,做出一个最好的规划。
林先生闷着声不说话,脑海深处那个悠然自得的小男孩的模样渐渐模糊起来。
H021看看两个人,微笑着轻轻点了点头。每次成功说服一对夫妻放弃那些不切实际的期待时,她都会流露出这样的微笑:“好啦,我希望两位现在可以比较客观冷静地思考一下孩子的基因规划问题了。要不我们再重新确认一下?” 不等两人回答,她直接刷新所有页面,回到第一个选项。“嗯…… 孩子的性别是?”
这一次,他俩谁也没有回答。林先生看看林太太,林太太看看林先生,两人的眼中都闪烁着泪光。
那是对新生命充满着激动人心的期待,还是对人生饱含着太多愤懑与无奈,H021不能理解,也毫不关心,选项框中光标不耐烦地闪烁着,等待着她逐一勾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