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亚里士多德论本源

亚里士多德论本源

作者: xinmo | 来源:发表于2018-05-17 10:39 被阅读37次

            本源的探索是因为人们感知到的现象从而对它产生的原因好奇的心理,以及人们对感知到的现象进行比较和区分,然后为了便于记忆和传授而进行分类的行为。

            基于人的经验,原因先于现象产生,于是,一路追溯过去,就有了对世界本源的思考;而对现象的分类进而原因进行分类,让人感觉世界各种现象的最初原因越来越趋同,类别越来越少。于是产生了一系列关于世界本源的推论。

            亚里士多德是少有的哲学家,他没有仅下推论,而是先根据人的思考习惯定下规矩:

            1.同一律:一个现象只有一个名称(或是最基本的区别于其它现象的类别)

              2.排中律:对一个现象的确认要么是,要么非成者不是,不能既是又非,或既不是不非。

              3.因果律:有原因才有现象,先有原因而后有现象,只有原因全部具备了现象才能产生。

                4.矛盾律:同一时刻,现象是唯一的,不能同时出现在两个相互排斥的分类中。

                这些规定其实是每个人都在采用的思维习惯,只不过亚里士多德明确地把它们归纳出来了,就像大家都在走路,已自然形成了先后、避让等等习惯,有人把它归纳成交通规则,让大家意识到这个习惯是什么样的,形成共识,然后在遇到交通事故时大家可以比较容易鉴别事故的肇事原因,也容易达成一致。

            好了,有了这个规则,再去探循世界的本源就似乎容易了些:

            首先,世界的本源是先于世界一切现象而存在的,它的数学意义是0,中国古人叫它太极。

            其次,世界的本源只有一个,是唯一的。因为如果有两个,必有一个先和一个后,就不是本源了。

            第三,世界的本源存自身是它存在的原因,或者是这世界唯一的不需要原因而存在的东西。

            最后,世界的本源是世界一切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数学也许可以解释为收敛无限趋向于0。

            亚里士多德将世界的本源即世界万事万物形成的原因又归类为四因,即质料因(事物构成的元素),形式因(事物构成的组合方式),动力因(事物变化的原因)和目的因(事物发起的原因)。

            这似乎违背了上面提到的逻辑四律,因为本源只有一个,而且先于事物存在,而四因中除质料因和目的因外都可以互为先后的。所以我觉得质料因与目的因是相互并列存在的。再返回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是先有事物,再有感觉,才有感觉与事物的区别、分类以及联系和对应,从而形成认识,甚至人本身也先是物一受精卵,然后才生成感觉系统,才有感觉,所以物质还是先于感觉存在的。

            好了,这样的话世界的本源似乎就清楚了,它就是最初的物质。

            最初的物质自然地发展,因为巧合或不为人知更不受人控制的原因而产生了人这个物质,进而生成了人的感觉系统,产生了不依附于物质的感觉。然而,在人还没有把感觉同物质联系起来时,世界是混沌一片的,一旦人开始把感觉和物质相联系,主观的意识就产生了,有一天人突然在镜子中看到的自己。而当人进一步对这种联系进行区分,主观的意识就逐步清晰起来了,这是个不自觉的命名和定义的过程。这样客观物质虽然没有变化,但是对主观意识的区分使人的主观世界中的物质镜像边界日益清晰了,物质在人的主观世界中变得丰富多彩起来。由于主观意识越来越多,逐步眼花缭乱,为了便于记忆,人开始对有共同点的各种意识进行合并同类项,于是产生了类别和概念。进一步的,人的意识会自身或与客观世界的物质产生进一步的联系,于是就产生了前因和后果的新的意识,即推论,众多的推论横向或纵向的联系形成了人对整个世界的认识。

            你看,如果把阴看作客观存在,阳看作主观意识,再看易经: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是否觉得和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和四因说有共通之处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亚里士多德论本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otb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