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开往北京的列车,看着人烟稀少的车厢戴着口罩面色凝重的行人,敲打键盘的我心情沉重毕竟又要独自离开家去往没有一点烟火气的远方~但不知为何这次明显比之前透亮了许多~当然透亮的不是皮肤而是内心的坚定~
在家呆的时间久了,你就会看到和北京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充斥着嘈杂的吵闹充斥着扑鼻而来的茶米油盐酱醋茶充斥着各种八卦小道消息,刚开始会不适应但近40天下来,我发现自己不仅自觉融入其中更开始享受这种叽叽喳喳的生活~这种生活虽然让你一个头两个大但你好像能感受到你还活着~能真的感受到书里说的人情冷暖~当然除了这些,在2岁半的侄子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
所有的理论都有因地制宜
看过一些关于家庭教育的书里面也有很多自己认可的观点,比如其中有一条就是:孩子再小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大人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而当把这条理论拿回家用在侄子身上时,我才发现真的有点水土不服~比如有次他呆坐在老家的水泥地上玩玩具,我在一旁打电脑,结果我妈一进屋就数落到,“你怎么不把他拉起来呢,地上那么凉而且还脏~”,我立马反驳道“是他自己坐到地上的,我可没让他坐~”听完我的话,我妈说“他才多大,懂个啥~”是啊,才2岁半他怎么知道坐在水泥地上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他怎么知道其实是不能坐在地上呢?并不是不把他当做大人看,而是每一个家庭有每一个家庭不同的环境和背景,鞋适不适合只有脚知道~理论不是真理,唯有因地制宜的去实践才能出真知~
正向积极的鼓励最有用
有次晚上回家,我对侄子说“臭臭(侄子的小名)你看天这么黑,姑姑害怕的不行你保护我好不好~”,说完这话在怀里的侄子立马用双手抱紧我的脖子还小声的说,姑姑你不要害怕,我把“怕怕”都赶跑哈~于是他一只小手抓着我的脖子一只小手使劲往外挥,问在干嘛他说,“我在赶“怕怕”~”听完又好笑又很感动,于是我紧紧的抱着侄子说,臭臭你真勇敢你真棒!没想到这话一说,小伙子挥的更带劲了~也是从那晚之后,每天晚上侄子都会给我说,姑姑你不要害怕,我把“怕怕”都赶跑哈~于是每天晚上都能看到他一个人左呼呼右扇扇的赶怕怕~
也是从这件事,我发现主动在小孩面前示弱并且给予他们及时且正向积极的鼓励,小孩子就会是一个大孩子,他会真实的感受到自己是被需求的自己是非常重要的,而这对于他们未来人格的养成极为重要~
未来的孩子将会越来越优秀
原来以为一个2岁多的小孩最多只能说几句流畅的话能和大人进行极为简单的对话,但当看到侄子能背下五六首古诗、近一半的三字经而且还能很顺畅的模仿大人说话做事时,我由衷的感叹,现在孩子的基因真是越来越好,人类的进化也越来越趋向于高质化~原来2岁半的孩子真的是孩子,而现在2岁半的孩子是人精啊~ 越往这个趋势发展,出生年代越靠前的人就要有危机感,因为可能未来一个10几岁的孩子就可能干掉一个40几的大人!【当然现在也有类似于这样的例子~】
从侄子身上学到的还有很多,在这也就不一一赘述了~希望未来某一天我能从自己孩子的身上学到更多~回到北京后的生活依旧会像齿轮一样不停的往前转,但希望自己能在这不停的转动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发现内心所爱,然后勇敢去追逐~不能再回到孩子那就像孩子一样洒脱自然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