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很大程度来讲,大运河成就了北京城。在古代,自从有了大运河,大部分定都北京的朝代,通过大运河收敛天下赋税,囤积兵马粮草。官员赴任、人才选拔、皇家出行也大多依靠大运河。可以说,在大运河开凿后的这两千多年,大运河在华夏文明的发展上增添了很有分量的助力。2014年夏天,大运河成功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自此,大运河成为了我国四十六个世界遗产项目之一。

从普通人角度来看,有人认为漕运强过海运是大运河开凿的原因。这些人觉得漕运的灵活方便、开船时不需兴师动众、受天气和外敌影响较低这些因素,促使了大运河的修建。其实细细想来,从当时的皇家来看,他们认为漕运强过海运的原因也许完全不是这些。想到了真相才发现,大运河修建的初衷并没有想象中完美。
另一方面,人们对于历史上的隋朝,大多数人是持否定态度的。最大的说法就是隋炀帝的荒淫无度以及当时的世道混乱。很多人觉得大运河的开凿完全是隋炀帝为了满足自己的一己之欲,去扬州沾花引蝶。其实这也是片面的。
从可以考证的史料上,我们可以看到当时隋朝的国富民强,国家重新统一。当时的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也是不得不提的创新和盛举。在这样的情况下,隋朝不仅兴建了大兴城,也就是现在的西安,还开凿了大运河。

那么当时的统治者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开凿的大运河呢?
其实作为封建统治者,从他们的角度理解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当时的航运技术并不发达,造船水平还很低级。毕竟在波涛汹涌的大海航行和在风平浪静的运河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二是开凿内陆漕运可以更好的减少外敌入侵,在茫茫大海上遭遇强敌往往落得人船两空。
三是增加国家收入,增加国库税赋。有了运河就可以设卡收费,充实国库。地方官员也能有很大的税收来源。
四是增加民族间的交融,降低民族对立,使所有普通民众不分种族,稳定治安。

其实在历史上,最重视海运的朝代当属元代。当时的元代霸气到,几近统一了整个亚洲。在如此强盛的国力下,海运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大运河的作用相比后来的明清来讲,对于元代并没有超乎寻常的影响。
不过历史总在前进,大运河也慢慢显示出它无穷的魅力和能力,在明清得到了更大的用途。相比元朝,明清对运河的重视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呢?因为当时的闭关锁国,人们只能守着自家地盘谋生存。

好在我们生在当下,祖国日益强大,我们也安居乐业。在今天,大运河更多的作为一种历史文明的传承被我们认可。未来,大运河也会被建设的更加美好,焕发更荣耀的神采。我们的北京城,也会因为大运河变得更好让人陶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