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计划,今天的语文课要上口语交际了。事实上,每次口语交际都成了孩子们的听故事课。无论我怎么启,发言的都只一两个,而且都是只言片语。课前仔细地备了课,还在书上做了很多的书头笔记。
当我走进教室,说出今天的学习内容:“口语交际——请求对方时的支持”时,孩子们反应淡漠。在我做交际指导时听得还算认真,可当我依据教材安排,让他们以“向老师请求出一份报纸”作为交际内容时,他们却炸了锅:“啊?我不出报纸!”“我才不请求支持呢!”“为什么要请求出报纸啊?”“……”第一反应是抗拒这样的题目,根本不去思考如何交际了。看着他们的反应,我觉得对于这些能称孩子来说,他们确实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也没有办报纸的经历。这样的交际内容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怎么办呢?想到这段时间,请老师们说学校没有春游秋游活动,孩子们和我交谈时也有这样的诉求,何不改改交际内容呢?于是,叫停孩子们的争论后,我提议:“那我们就改一改口语交际的内容吧。大家向学校请求开展秋游春游活动,如何?”孩子们一下来了几个都说好啊。然后很快就进入了热烈的讨论交流中。就连一贯上课不听,从不参与学习活动的三宝也在和同学们交谈着。
但孩子们交流差不多了,我请他们上台来汇报。两组上台的同学表现都还不错,此时,任建鑫也把手举得高高的,实在难得。不能打消他的积极性,我赶紧请他和搭档丁袖上台。别说表现还真不错,不占有理有据还注意的措辞的礼貌性。丁袖反倒有些局促不安,反应也没有他快, 不能及时根据对方的话作出回答,任建鑫便小声地提醒着他。正当大家听得津津有味时,周老师。推门进来,提醒我要带队去卫生所体检了。
孩子们一听,都苦着脸叫起来:“啊,为什么现在去呢,还没下课呀!”体检活动是事先安排好的,不能耽搁。很快队伍整好了,我和周老师带着大家向卫生做走去,一路上孩子们还在惋惜。任建鑫也不停地跟我说:“为什么要现在去?为什么要在语文课呀?换一节课不行吗?”听到这样说我很高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许这一次口语交际能够调动他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那么,我希望通过这一年,让他在毕业前语文成绩有个很大的提高,这一愿望也能实现了。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教材只是辅助学习的教本。虽然是国家统编的,但具体的某一项的内容,有时候我们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学情做调整的。只要不背离大的方向,只要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语文能力,改改教材又有何不可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