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着啤酒看完了死生永生,脑海里回荡起高三放学后浑身激荡的被激发的神经元,落日西下,而当时的我刚看完三体一,憋得满身一跳一跳却没地方发泄分享。
书结尾廖伟棠写的书评很到位,查了下这哥们是个诗人,可见三体受众远超过传统科幻读者的范围。读者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获取到了不同的思维延伸,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话要说,想到这我就开开心心接着写,反正纯主观无责任非学术不严肃。
我看过崔永元和张绍刚访谈刘慈欣的节目,节目弄来一堆三体迷,大刘笑呵呵坐在舞台中间,俨然精神领袖。本来一堆社会上的少数科幻读者在这里成了多数,而不看科幻的主持人成了少数和异类,真是莫名喜感。不知道谁喊了一句“消灭人类暴政”,下边异口同声吼:“世界属于三体”。大家都乐了,主持人一脸茫然。一群人在这找到了组织,完成一个恶作剧般的认同仪式。
宇宙社会学的第一定理是“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整个三部曲其实也是围绕这个主题来写,矛盾就是“是什么”和“怎么办”的冲突,选择人性(以善为原则决策),还是选择生存(其实维德看来生存即人性),化身就是程心和托马斯·维德。经历了大低谷的黑暗压抑猜忌与妄想,想开了的人们选择圣母形象的程心作为执剑人,“给岁月以文明,而非给文明以岁月”的时代价值观初看很美好,程心放弃威慑只是这种价值观的必然选择。在我们这个时代,程心做不了决策者,也不是合格的决策者,决策需要的是章北海和维德。“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维德最后遵从了与程心的约定,不符合他的核心价值观,这个细节其实很有意思,所以归根结底他还是“人”,而非生死存亡取存而不论达到此目的要付出何种代价的“非人”。
熵增是趋势,宇宙自发状态下趋于无序。想了下个人和社会同样——个人组织器官无序化导致死亡(锻炼算是外界介入熵减),社会无序化导致犯罪(道德律和法律算是双重介入压制人体自然属性反应熵增)。有人说低熵文明才是宇宙的闪光点,在神级文明(科技甚至是维度)看来,低熵文明不过是虫子、细菌,甚至还不如:仅仅是一个画片一条线一个点(维度都不一样你跟我谈什么谈)。作为一只三维的小虫子,我尝试理解相对最好理解的空间四维,撅着屁股码趴在地上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真有高维文明,人类于它们确实毫无意义,但于我们自己当然有意义,意义也要看参照系对不对,文明层面主观感受到来过high过就足够了。
大刘写的勤勤恳恳,基本没废话,按韩松的话“把我们写的那些‘科幻小说’碾得粉碎”。韩老师虽然一向夸张,但《三体》系列还是被公认为是中国写的最好的科幻。中国为数不多的科幻作家嘀咕了:大刘你把科幻玩成这样了,还让我们怎么玩?其实跟传统文学作家比,大刘的文字更显理工男的闷骚美。实在忍不住要摘出来几段了:“从科学角度讲,毁灭一词并不准确,没有真正毁掉什么,更没有灭掉什么,物质总量一点不少都还在,角动量也还在,只是物质的组合方式变了变,像一副扑克牌,仅仅重洗而已......可生命是一手同花顺,一洗什么都没了。”“你就像画中的空白,对一个成熟的欣赏者来说,那是纯净但充满美的内容。”“丁仪突然怪笑了起来,后来回想起来,那是白艾思听到过的最邪恶的笑,其中有自虐的快感,有看着一切都坠入深渊时的兴奋,用喜悦来掩盖恐惧,最后迷恋恐惧本身。”“弱小和物质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最后,关于黑幕、掩体计划、光速飞船的选择,人类本性中的冒险精神也不能够选择闭关锁国和偏安一隅,放心,总会有人选择更多的可能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