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门景区位于苏州古城墙的西南角,东大街2号。走至东大街,远远便见到一座牌坊,题额:盘门景区。左右坊联为:瑞气祥云古堞拱桥依塔影;花丛树荫琼楼玉宇泛波光。
走近盘门景区东门,前亦有一石牌坊,正面题额“瑞光胜跡”,背面则是“赤乌遗踪”。赤乌,为三国时期东吴孙权的第四个年号(公元238~251年)。
进入景区大门,右手处有一白牛石雕,名为“助役白牛”。宋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法林禅师重茸瑞光寺,市民争相助役,有白牛也来助役,昼夜不息,工毕即毙。为颂扬白牛奉献精神,后人特塑石雕,以仰之。
瑞光寺塔,迎门而立,初名普济禅院,相传为赤乌十年(公元247年)孙权为报母恩所建,当时称“报恩塔”,是一座七级八面砖木结构楼阁式古塔。塔高53.57米,因累遭兵火,多有兴废,现存为北宋砖砌塔身,外层木结构为后世所建,是苏州最早的佛塔,为“盘门三景”之一。
明太祖高皇帝御制瑞光塔赞碑,位于瑞光塔东。碑青石质,螭首,须弥座,通高4.57米,宽1.9米,厚0.5米。碑文为朱元璋所作:大智力人,性定心方。稳首陵穹,脊骨纯钢。瞑目而逝,馀灰塔藏。信有之乎,灵明长存,午夜放光。碑初立于明崇祯九年(1636),重立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
四瑞堂,位于瑞光塔西侧中轴线上,单檐歇山顶仿宋建筑,系1999年复建。堂中摆放一红木落地屏,正面为沈炳春画的《盘门胜景图》,背面是清吴江人徐崧的《瑞光禅寺纪游》诗:闻道云居去,良辰此会难。灯光开古塔,幡影动空坛。叶落乌啼若,霜清雁度寒。庐山一片月,还向瑞光看。
四瑞堂两侧,建有长廊和钟鼓二楼。
四瑞堂西的圆照禅师讲经坐像。相传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高僧圆照禅师在此开堂讲法,由于法义高明,又讲得博宏精湛,不仅听者入神,而且堂上法鼓自鸣,池中白龟出听,庭下竹生合欢枝,塔现五色光,于是更堂名为四瑞。
四瑞堂西侧中轴线上建有丽景楼,楼前一湖名丽景湖。丽景楼为一仿古建筑,三间三楼,飞檐重阁,气势雄伟。
丽景楼背面,二楼檐下置匾额“雄甲三吴”,十分霸气。
唐井,1984年整修瑞光塔时,在离地50公分处发现古井一口,经考证为唐代遗井。可能是当年普济禅院僧众的生活用水井。
双亭廊桥,顺湖岸而建,形似波浪,蜿蜒绵长,因两端各连凉亭一座,故名。
同一景点,因观赏位置不同,景色也大不相同。
和畅轩
涛隐观鱼,涛隐翠墅榭西侧长廊,是观鱼的好地方。
和月桥与亭
长廊“品幽”,两侧抱柱楹联:修篁高士韵;国邑大家风。
长廊“散怀”,两侧抱柱楹联:红鱼浮碧水;绿叶衬黄花。
园内入目皆盛景
延寿桥
走出瑞光寺塔景区,沿护城河畔去往盘门。
盘门,古称蟠门。传为吴王阖闾元年(公元前514年)伍子胥建城时所辟八门之一,素有龙蟠水陆之称。今存盘门系元末重建,虽经明清多次重建,但仍具有原有形制。水门设有两重,陆门外加瓮城,是苏州唯一保存完好的城门,也是全国唯一保留完好的水陆曲尺形并列双城门。春秋时期,吴国有庞大的水军,吴国伐齐的水军就是从盘门出发,沿水路进攻齐国的。
盘门西南有伍相祠,祠前照壁“相士嘗水”
伍相祠,1988年重建。伍子胥,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后入吴,为吴国大夫,军事家,相国。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西破强楚,北败鲁齐,成诸侯一霸。后因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被夫差赐剑自杀。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为越国所灭。
夜色中的盘门,“水陆萦迴”匾额高高地挂在城楼上。城楼,又称将军楼,始建于公元前514年,古称点将台,为伍子胥筑阖闾城时所建。战时,是吴王夫差、相国伍子胥派兵点将、守城防御一的地方。几经战火,人为破坏,几度修复。
盘门瓮城一角,为元末张士诚增筑。瓮城呈方形,四周城墙高筑,每边长20余米,可藏兵数百。一回敌人进入其内,只要放下外闸门,截断其退路,敌军便成瓮中之鳖。
水城门,和陆城门毗连,亦系砖石结构,分内外两重,设有巨大的闸门。古代用盘车提升或关闭,可控制往来行人与船只,便于设防守城。
盘门手绘全景图
吴门桥,与瑞光塔、水陆城门并称盘门三景,始建于北宋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横跨运河,近傍盘门,几经重建,现桥为清同治年间所建。吴门桥,是苏州当年最高的桥,其拱高约十米,有诗赞曰:吴门桥外落轻舮,流管情丝泛玉凫。应是花神避生日,万人如海一花无。
盘门,是苏州古城的标志之一,有“北看长城之雄,南看盘门之秀”之说。因而,到了苏州,岂能不游盘门……
网友评论